放大圖片
■張民炳坦言誤報、漏報情況嚴重,當局須深究背後原因。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政府每年都有對清貧學生提供資助,但資助有否「所託非人」,則有賴把關。根據教育局提供的資料顯示,學資處2012/13學年抽查了約1.5萬個申請,比上一學年增加了43%,但被揪出誤報或漏報的個案,則由104宗急增逾3倍至423宗。有學界人士坦言情況嚴重,須深入了解有關個案是因為不小心所致或存心詐騙,又建議學資處若人手許可,應多抽查個案,確保公帑用得其所。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的提問時表示,近3個學年,學資處平均每年都需要處理20萬宗中、小學生資助申請,高峰期有約220人處理申請及進行入息審查。根據當局提供的統計數字,2011/12學年和2012/13學年分別有約20.5萬個及19.3萬個中、小學生資助申請獲批,當局分別於2個學年抽查了約1萬及1.5萬個個案,比率分別為5.2%和7.9%。結果發現,2011/12學年有104宗涉及誤報及漏報的個案,而2012/13學年則急增至423宗。換言之,當局將抽查個案提升43%後,找出的問題個案卻大大增加307%。
張民炳倡擴抽查比例
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坦言,有關情況十分嚴重,「當局須深究背後原因,了解到底是家長未能掌握入息申報方式或要求,還是他們刻意隱瞞、詐騙。其實一些基層家庭,如果是收入不穩定的話,也可能真的是不小心而漏報,所以當局應作更多解說,透過家長會令有關要求更深入民心」。他又建議,學資處如人手許可,應提升抽查比例,「如果今次查了不足五成,但卻發現多了3倍的問題,將來當局亦不妨擴大抽查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