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謝錫金指出,港生上網愛用同音字和表情符號表達,令中文退步。莫雪芝 攝
學好母語可以令傳統文化得以傳承,亦可加強本身的競爭力。本港學者分析指,香港對推動母語,停滯不前,反觀其他地區,均較香港積極,以新加坡為例,採用分流教學,以不同水平的課程照顧不同的學生,同時兼顧一般學生與尖子,令尖子的產出量明顯多於香港;台灣學習中文環境亦優於香港,他們尊重中國文化,故中文水平持續進步。至於瑞典,當地也大力鼓勵父母跟幼兒講故事,藉此提升語文水平。
憂港生面臨落後危機
港大教育學院教授兼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總監謝錫金表示,若港生的母語、即中文的水平繼續保持不變,或進步速度緩慢,會面臨落後的危機。
謝錫金指,有別於香港教育資源均等分配,新加坡採用的是分流政策,按學生能力提供不同課程,有助照顧程度不一的學生,提升學習效能,同時又可以培養尖子。當地著重培訓課程領導者和師資培訓者,又提供充裕的資源支援學生到外地大學修讀博士,令整體語文能力優秀。
「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 」(PIRLS)調查顯示,台灣由2006年排行第二十二名,急升至2011年的第七名,進步速度驚人。浸大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盧鳴東表示,台灣較香港重視學習中文的環境,無論是中學和大學均規定學生必修基礎中文課程,且強調基礎訓練,例如文字和聲韻等,藉以鞏固語文知識。他認為,台灣社會氣氛重孝和禮等傳統價值觀,日常生活中表現文化優良的一面,對學習中文有正面影響,「懂得尊重中國文化,亦會尊重中國文化的載體,即中國語文」。謝錫金則認為,台灣放棄以往在小學教授對聯等學習中文的傳統方法,也是語文提升的重要原因。
瑞典父母講故育幼兒
謝錫金表示,幼童9歲前是培養閱讀習慣、態度、興趣和信心的重要階段,但香港父母忙碌,往往將照顧年幼子女的責任假手於人,令學童錯過「學會學習」的機會,影響日後學習中文,而幼稚園亦未有專人教授幼兒學習中文。反觀瑞典,由政府層面推動家庭幼兒教育,檢視父母對2歲及4歲幼兒教學的情況,特別著重透過講故事學習語文,對提升語文大有裨益。 ■記者 馮晉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