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生活點滴:來澳探親見車禍有感


放大圖片

楊楓華(美國)

澳門的十一月,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是秋末冬初的好日子,多年以來,均被選作澳門格蘭披士大賽車的議定日期。今年欣逢大賽車開辦六十周年喜慶,我這位正宗「馬交仔」(出生在澳,澳門英文是Macau,音近馬交,故我被人稱之為馬交仔)。雖然人在美國,離澳四十年,但賽車聲浪,仍在耳邊不時迴響,惦念及城中慈母,一於秋高氣爽好回澳,探親兼看車,一舉兩得。

看罷緊張大賽,本擬即行返美上班,那知又有喜事降臨,在澳門黃枝記麵家任頭廚之鄭姓表兄之次女,有于歸之喜,十二月初行將出閣。表兄誠意拳拳,請我多留一周共同慶祝。人情難卻,遂再住旬日,亦趁此時期,多向在澳親友探訪。

十一月卅日上午,我乘坐的士,由西灣住所,過垮海大橋,擬往氹仔探望年逾八十的八舅父。的士沿氹仔嘉樂庇總督馬路往格蘭酒店方向行駛,至茵景園對開的路段時,全部車輛均被交通警察示意停車,一條車龍,就此打住。十五分鐘後,仍未見有放行跡象,司機大哥當然鼓譟,「搞乜東東?」「老友,撞死人!」一聽到交警這樣講,我知再等下去也是徒勞,反正離開舅父住所不遠,我立刻付清車資,下車步行。才走不遠,便見到一輛藍色貨車,停在前面路面,車頭玻璃打碎,車頭凹陷,碎片散滿地下,部分汽車零件脫落,可見撞人時,衝力不小。離開汽車不遠,有一婦人倒臥,鮮血滿地,血跡斑斑。有消防人員正進行搶救,司機目無表情,進行着酒精測試。警員用尺量度撞擊點距離,並向兩旁途人了解目擊情況。

當晚看澳視新聞,知女死者姓嚴,七十二歲,持內地通行證;涉事貨車司機姓溫,五十歲。今日上午近十時,溫某駕着貨車開行,嚴姓老婦疑未有使用道路措施,突然橫過馬路,貨車剎掣不及,將她撞飛數米倒地,頭部重創,不治而亡。昨日原為澳門賽車月的最後一日,政府及市民本以為可以平安渡過?豈料還是發生黑色車禍。此乃11月第三宗奪命意外。十一月十日下午,友誼橋大馬路近大橋出口發生電單車與「發財巴」相撞奪命意外,五十多歲女騎士慘被捲入車底,頭部疑遭車輪輾過,當場斃命。同一天,亦有人在小城另一角作私家車下冤魂。

聽八舅父向我反映:其實近年每逢大賽車舉行前後,都會發生奪命車禍,今年澳門政府特舉辦交通安全活動月,不過舉行期間,還是發生嚴重車禍,今次跨境到來探親的七十二歲老婦人,竟成死亡之旅,異鄉人亡,探親竟成永別,情何以堪。

筆者個人近年在澳之時,感覺澳門真是地方細,道路窄,人多車多,嚴重交通問題一直存在,但是馬路上之交通警員卻很少見到,似乎通常是發生交通意外之後,才能見到有警員出現,因此平日橫過馬路的行人不少,不守交通規則過馬路的亦為數很多,大家都知道這是危險的,就是因為無人監視,愛作偷步。政府改善交通環境進度持續落後於交通環境惡化,故此交通事故不斷增,車禍繼續出現。

需知澳門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地區,地方細道路窄,人多車多,交通問題一直存在。近年因旅遊業發達,遊客大增及賭場「發財巴」的出現,路面人車爭路的情況日益嚴重。據報道,對澳門因人口密度及塞車情況,被美國《福布斯》列為全球最擠迫的十大城市之一,澳門居民大都認同,並表示上學、上班及放學、放工的高峰時段情況最嚴重。交通擠塞黑點包括高士德、新馬路、葡京及下環街往西灣大橋方向。

市民認為,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政府應效發新加坡,減少私家車發牌數量,以及輕軌盡快落成,以紓緩交通擠塞問題。駕車朋友卻表示,路面上巴士太多,才造成交通堵塞。的確,小城公交巴士路線超過六十條,單看這個數字,理應足以應付市民出行。但在巴士站前,仍然常見巴士因車上乘客太多而「飛站」,市民上不到車而怨聲載道。有關當局是否應好好檢討一下巴士的路線分配,以切實解決此情況。住在氹仔但在澳門區工作的人,更是每天都要體驗擠巴士之苦,繁忙時段更要眼睜睜看着兩至三架滿人不停站的巴士經過;好不容易等到一架未滿載的,就要鼓起勇氣擠上去!車上人貼人,空氣不流通,那一刻真的感覺是在挑戰世界紀錄大全--最多人擠上一架巴士!

而另一邊的的士拒載、「揀客」,亦是一個值得關注整頓的問題。澳門貴為世界旅遊城市,但經常聽到外地朋友埋怨難截的士、司機胡亂開價、打電話Call車又總說「未有車」、截到街上的士,你也不必慶幸,分分鐘司機聽到目的地太近時,態度欠佳,會發脾氣,話你「阻住地球轉」等等,這些都是嚴重影響到小城的印象。上周末晚飯過後,我母子二人及傭工,本想打的士回西灣,在葡京的士站排隊。站前不遠就有一列的士停在路邊,司機叫嚷着:「百五、一百即走」。的士站遊客排長龍但卻沒有一架的士駛到那裡!母親慨嘆:現在巴士擠不上、的士又拒載,以後怎可以外出?在澳門出行還真不簡單呀!■資料圖片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感恩情深冬至節 (2013-12-17) (圖)
來鴻:仰望一棵樹 (2013-12-17) (圖)
豆棚閒話:陶韻 (2013-12-17)
生活點滴:來澳探親見車禍有感 (2013-12-17) (圖)
布穀鳥 (2013-12-17)
歷史與空間:地上「文章」非山水 (2013-12-11) (圖)
生活點滴:遇到一幫李香蘭的粉絲 (2013-12-11) (圖)
文藝天地: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十六) (2013-12-11) (圖)
文藝天地:浮城誌:試 穿 (2013-12-11)
文藝天地:心靈驛站:一窗如畫 (2013-12-11) (圖)
歷史與空間:古縣衙的廉政文化 (2013-12-10) (圖)
遊蹤:鹿棲草澤 鶴翔青天 (2013-12-10) (圖)
詞話詩說:高登歌 (2013-12-10)
豆棚閒話:讀書的三層境界 (2013-12-10) (圖)
畫中有話 (2013-12-10) (圖)
歷史與空間:列子故里雨中行 (2013-12-04) (圖)
亦有可聞:蘆薈潤心 (2013-12-04) (圖)
文藝天地.手寫板:夜 讀 (2013-12-04)
文藝天地.詩情畫意:深圳的秋天 (2013-12-04)
文藝天地.浮城誌:讀書 (2013-12-0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