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梓淳與深水埗官立小學參與先導計劃的學生合照。 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課後學習支援伙伴先導計劃」推行至今已有3年,連續3年參加計劃的教院生林梓淳指,最初擔任導師時曾感到迷惘、束手無策,但摸索及應用不同教學方法後,令學生越來越喜歡功課輔導班,令她大有成功感。她為了教學生正確發音,不惜動手術矯正下顎,跟「倒嗑牙」說再見,箇中辛酸令人感動。
課管艱難 加倍耐性
教院中國語文教育榮譽學士課程三年級生林梓淳,一年級時參加先導計劃至今,連續3年於鮮魚行學校任教,亦曾於上水惠州公立學校、海壩街官立小學等任教。她曾接觸不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學生,有些學生專注力不足、記憶力稍遜,需加倍耐性。當初她坦言束手無策,「課室管理是一大難度,始終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未必真的可解決實際問題」,幸得教院顧問導師指點,讓她學懂不同的實戰技巧。
梓淳會善用功課輔導時間,派發自製的工作紙,讓學生多練習追上進度,也設立獎勵計劃,送文具勉勵學生。對於先導計劃成效,她認為能幫助有需要的學生解決功課問題,意義甚大,「不少學生是新來港人士,或來自低收入家庭,缺乏經濟能力參加私人補習班。遇上英文或較艱深的功課,家中乏人指點,需依靠這計劃」。
梓淳天生有「倒嗑牙」問題,影響咬字發音,為了能教孩子正確發音,她於去年7月接受長達7小時的口腔手術矯正下顎。現時她的發音準確程度已大幅改善,但礙於傷口發炎,本月底需再進行手術。
有學生察覺到梓淳手術前後樣子有變,於是她跟學生分享指:「老師也經歷過痛苦,正如同學也會面對不同困難及挑戰,但不要緊,只要不放棄,總會有收割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