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教新高中通識科數年,筆者看見不少考生對此科深感畏懼─本科內容範圍廣泛,考核形式千變萬化,難以掌握;更令他們摸不着頭腦的是,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吹水」者反而容易奪高分。在衡量表面利益下,投資通識科似乎的確不智。
多重思維訓練 提升共通能力
但深入認識通識科,必發現此科帶來的得益,對考生的學習有莫大的幫助。
首先,通識科着重思考和審思能力。考生回應議題爭議點時,必須處理議題的不同角度、不同持份者、不同處境的資料,並消化、比較或分析資料的重要性,再以具體而具組織性的文字,表達個人立場或意見。當中所運用的正是各科共通的組織能力、建構能力及批判思考。若缺這些高階能力,考生學習時遇上困難的機會較大。故藉通識科的多重思維訓練,可提升各科的共通能力,可謂一石二鳥。
闡述強而有力 有賴文字精準
此外,通識科常要求同學表達個人意見,故清晰的表達能力非常重要,而這又與語文能力互有關連。除少部分中學以英文教授通識課外,大部分考生均以中文為作答語言。若中文的寫作能力較好,通識科的成績也相應較好。因為在語文角度,強而有力的闡述,有賴簡潔而準確的文字、整齊而逐層推進的結構。另外,作答時須小心審題,掌握題目要求,這也是中文能力的一環。由此可見,兩者互相發揮正面影響。
第三,為培養考生關心周邊發生的事物,通識科以時事議題為擬題範疇,因此他們須時常留意時事新聞。但這已非通識科要求,在其他科目如語文科,無論寫作或口語部分,近年也大量加入以時事為題材、參考資料的題目,而作答上也要求學生發表個人意見,或提出合適的建議。因此,為通識科花點時間留意時事,其實也是為其他科目作好準備。
總之,通識科並非一個科目,而是一項工具─為同學打通各科「經脈」的手段。當然,很多考生認為要掌握通識科並非易事。所謂「萬事起頭難」,只要多練習、下苦功,他日必有所成。而且,收穫會令人驚喜連連!因此,由今天起,別怕通識科;一切,由喜愛通識科開始。■溫佩芳 前線通識科教師
逢星期一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