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通識把脈:考核千變獲益多 助打通各科經脈


任教新高中通識科數年,筆者看見不少考生對此科深感畏懼─本科內容範圍廣泛,考核形式千變萬化,難以掌握;更令他們摸不着頭腦的是,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吹水」者反而容易奪高分。在衡量表面利益下,投資通識科似乎的確不智。

多重思維訓練 提升共通能力

但深入認識通識科,必發現此科帶來的得益,對考生的學習有莫大的幫助。

首先,通識科着重思考和審思能力。考生回應議題爭議點時,必須處理議題的不同角度、不同持份者、不同處境的資料,並消化、比較或分析資料的重要性,再以具體而具組織性的文字,表達個人立場或意見。當中所運用的正是各科共通的組織能力、建構能力及批判思考。若缺這些高階能力,考生學習時遇上困難的機會較大。故藉通識科的多重思維訓練,可提升各科的共通能力,可謂一石二鳥。

闡述強而有力 有賴文字精準

此外,通識科常要求同學表達個人意見,故清晰的表達能力非常重要,而這又與語文能力互有關連。除少部分中學以英文教授通識課外,大部分考生均以中文為作答語言。若中文的寫作能力較好,通識科的成績也相應較好。因為在語文角度,強而有力的闡述,有賴簡潔而準確的文字、整齊而逐層推進的結構。另外,作答時須小心審題,掌握題目要求,這也是中文能力的一環。由此可見,兩者互相發揮正面影響。

第三,為培養考生關心周邊發生的事物,通識科以時事議題為擬題範疇,因此他們須時常留意時事新聞。但這已非通識科要求,在其他科目如語文科,無論寫作或口語部分,近年也大量加入以時事為題材、參考資料的題目,而作答上也要求學生發表個人意見,或提出合適的建議。因此,為通識科花點時間留意時事,其實也是為其他科目作好準備。

總之,通識科並非一個科目,而是一項工具─為同學打通各科「經脈」的手段。當然,很多考生認為要掌握通識科並非易事。所謂「萬事起頭難」,只要多練習、下苦功,他日必有所成。而且,收穫會令人驚喜連連!因此,由今天起,別怕通識科;一切,由喜愛通識科開始。■溫佩芳 前線通識科教師

逢星期一見報

相關新聞
升中面試「神題」「如何用好1天26小時」 (圖)
微電影賽得獎學生赴京交流 (圖)
模擬文憑試 基層英文「肥佬」多 (圖)
千教院生義教貧童 倡計劃擴至初中
教正音願捱刀 手術除「倒嗑牙」 (圖)
屯門家長遊行 促撤跨境專網
好書說不完:《女孩危機?!》不可不知 (圖)
中華書局 (圖)
徵稿啟事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搗破第一「毒村」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廉署查打假波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屯院5連「差」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雪龍」顯大國合作精神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冷血青虐貓重囚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剩食回收遇難 (圖)
通識把脈:考核千變獲益多 助打通各科經脈
說南談北:台灣南北比拚 求同存異 各有千秋 (圖)
台灣政治經濟中心轉變 (圖)
概念圖:台灣南北差異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