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這幾個月來,打開電視機都是為了看新聞,最近聖誕新年假期,加上學校考試,有了些空閒時間,看新聞之餘,剛好遇上廣告時間,拿着遙控器胡亂轉台,忽然轉到專播邵氏舊電影的台,一看竟然在播映《笑傲江湖》,心想這是多少年前的老片,片中的男主角,我不認識,扮演魔教那個姑姑的,我記得應該名叫施思。
於是很有興趣的看下去,發覺故事中的人物,全部不是金庸原著中的名字,連那首二人合奏的曲子,也被改了名字。故事拍得一點灑脫的感覺也沒有,離笑傲江湖四個字差了十萬八千里。
我在想,這部電影當年會賣座嗎?如果和黃霑作詞,由許冠傑飾演令狐沖而導演是胡金銓,但執行導演卻是徐克、程小東和李惠民的《笑傲江湖》相比,那更是小巫見大巫了。但許冠傑演的《笑傲江湖》,看不出胡金銓的影子,我覺得更多的是徐克的影子。
想起當年在大學時,每年都看一遍金庸的小說,那時和學長、同學間時時談得最多的,除了《鹿鼎記》之外,就是《笑傲江湖》。還記得那位送我煙斗的台大中文系博士生,他是真正的越南人,見我一天到晚跟人要香煙來抽,便送了支煙斗給我,好讓我有錢自己買比香煙便宜幾近十倍的煙絲。他對我說過,他畢業返越南後,要開一門金庸小說的課,教的是《笑傲江湖》,他倒不是喜歡令狐沖的灑脫,而是那個採花大盜田伯光的真性情。
如今,拿着點燃的煙斗,看着邵氏當年的《笑傲江湖》,想起上世紀的七十年代,忽然想到,把劇中人物名字都改變的做法,是否為了台灣市場?因為當年金庸作品是被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