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我的親大哥吳逸民,一月二十二日病逝廣州,終年九十七歲。
大哥是一九三八年參加革命的老幹部。抗日戰爭前後,就讀於國立中山大學(中大)農學院,並在抗日時參加廣東北江的游擊戰爭。在中大就讀時,擔任農學院黨支部書記。解放後,長期在廣東省農業廳、農科院工作,直至離休。
大哥的性格與我相似,耿直而不說假話。在解放後的歷次「左」的政治運動中,屢受衝擊,最後從事科研工作,直至離休。
二十一日屢收到侄兒的電話,說大哥因病重進入醫院,病情反覆。一會兒說已昏迷,一會兒又說已經甦醒,仍然健談。我想還是及時前往廣州,希望能見他最後一面,於是在二十二日與兒女乘兩地車前往。汽車到達上水,剛要過關之際,侄兒來電,說大哥已經去世。
我說立即趕去醫院,向他的遺體告別。但侄兒說,趕不及了。醫院的規矩,是馬上把遺體送入停屍間,不可能等待親人告別,還是等出殯之日再來。
於是汽車折返,我則黯然神傷。
大哥長我八歲,人說長兄如父,的確如此。父親長年在外,母親早逝,大哥關心我的成長和做人道理。特別是初進入大學,都是大哥把着手來教。革命思想的萌芽,也受大哥影響。抗戰勝利初期,大哥已大學畢業,並在廣州學界中擔任革命工作,我還有一個時期擔任大哥的秘密交通員。記得他不時有一些密件要我交給中大的工學院同學鄧克流。鄧學長與我不同系,交往不多,畢業後各分東西,沒有甚麼聯繫。後來我是看到中大校友回憶錄中,才記起這些往事。
去年十一月初,我到廣州參加中大化工系同學會和培僑廣州校友會的活動,最後一次探望了大哥。當日他仍十分健談,並接受了中山大學校友會的訪問,不料此次會面竟成永訣。
我寫此文時,熱淚盈眶,親愛的大哥,一路走好了!(二零一四年廿二日下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