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生活語絲:哭大哥


吳康民

我的親大哥吳逸民,一月二十二日病逝廣州,終年九十七歲。

大哥是一九三八年參加革命的老幹部。抗日戰爭前後,就讀於國立中山大學(中大)農學院,並在抗日時參加廣東北江的游擊戰爭。在中大就讀時,擔任農學院黨支部書記。解放後,長期在廣東省農業廳、農科院工作,直至離休。

大哥的性格與我相似,耿直而不說假話。在解放後的歷次「左」的政治運動中,屢受衝擊,最後從事科研工作,直至離休。

二十一日屢收到侄兒的電話,說大哥因病重進入醫院,病情反覆。一會兒說已昏迷,一會兒又說已經甦醒,仍然健談。我想還是及時前往廣州,希望能見他最後一面,於是在二十二日與兒女乘兩地車前往。汽車到達上水,剛要過關之際,侄兒來電,說大哥已經去世。

我說立即趕去醫院,向他的遺體告別。但侄兒說,趕不及了。醫院的規矩,是馬上把遺體送入停屍間,不可能等待親人告別,還是等出殯之日再來。

於是汽車折返,我則黯然神傷。

大哥長我八歲,人說長兄如父,的確如此。父親長年在外,母親早逝,大哥關心我的成長和做人道理。特別是初進入大學,都是大哥把着手來教。革命思想的萌芽,也受大哥影響。抗戰勝利初期,大哥已大學畢業,並在廣州學界中擔任革命工作,我還有一個時期擔任大哥的秘密交通員。記得他不時有一些密件要我交給中大的工學院同學鄧克流。鄧學長與我不同系,交往不多,畢業後各分東西,沒有甚麼聯繫。後來我是看到中大校友回憶錄中,才記起這些往事。

去年十一月初,我到廣州參加中大化工系同學會和培僑廣州校友會的活動,最後一次探望了大哥。當日他仍十分健談,並接受了中山大學校友會的訪問,不料此次會面竟成永訣。

我寫此文時,熱淚盈眶,親愛的大哥,一路走好了!(二零一四年廿二日下年。)

相關新聞
百家廊:冬天裡的一種暖 (2014-01-27) (圖)
琴台客聚:甲午振興金庸學 (2014-01-27)
翠袖乾坤:一聲「謝謝」減收五元 (2014-01-27)
跳出框框:回鄉過年 (2014-01-27)
生活語絲:哭大哥 (2014-01-27)
思旋天地:團年 (2014-01-27)
網人網事:曬出的新意 (2014-01-27)
百家廊:洗淨身子迎新年 (2014-01-24) (圖)
雙城記:千里搭席棚 (2014-01-24)
翠袖乾坤:不能忘記的... (2014-01-24)
古今談:中國超高速導彈使美國大吃一驚 (2014-01-24)
方寸不亂:越南「接財神」 (2014-01-24)
演藝蝶影:英雄慣見亦常人 (2014-01-24)
此山中:是時候,美珍(上) (2014-01-24)
百家廊:小 年 說 (2014-01-23) (圖)
琴台客聚:壓力變成動力 (2014-01-23)
翠袖乾坤:「非是BOOK」 (2014-01-23)
海闊天空:美得不得了 (2014-01-23) (圖)
七嘴八舌:太濫了「BB」也抗議 (2014-01-23)
隨想國:憶《鹿鼎記》 (2014-01-2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