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一表斯文的黎工佽,下筆卻辣。 作者提供圖片
黃仲鳴
《明報》劉進圖遇襲初傳命危,幸好轉危為安。
這消息震撼全城,齊促緝兇。報人被刺,在香港報業史上,前有梁天偉之被斬手、鄭經翰身捱八刀,迄未破案。
回溯一九三○年代,有兩位報人亦以身殉,死因仍是個謎,兇手仍是個謎。他倆是黎工佽和蘇守潔,分屬好友,同屬當年一份小報《探海燈》的勁筆。黎工佽的正職是《工商晚報》總編輯,同是《探海燈》的督印人。至於蘇守潔,筆名豹翁,文名比黎工佽更響,下筆可柔可剛;「柔」者能寫出《黃鶴樓感舊記》,「剛」者評粵港時局毫不留情;可能就是這「剛」,害得他人間蒸發,不知如何失蹤,如何死去。
當時是陳濟棠做「南天王」的時代,省港人來人往,兩地報紙互通,市面亦算繁榮。時人對政海秘聞一類的稿件極感興趣,《探海燈》以此為「職志」,揭發了不少時弊,銷數極佳,成為「小報之王」。但所謂「揭發」,其中自有不少捕風捉影之作,廣州當局遂禁之入境,執行者為公安局,局長為何犖,《探海燈》對此極為不滿,不時為文攻擊,並封其為「殺人王」。
黎工佽為《探海燈》台柱,對粵政海抨擊不遺餘力。有說,粵當局託人斡旋,希望化敵為友,卻不為《探海燈》接納,大爆「秘聞」如故。黎工佽被殺前,在深水埗曾遭槍擊,幸槍支失靈,兇徒改以槍柄痛擊,黎工佽頭部受創,追之不及,兇徒逸去。自此次後,黎工佽即購槍自衛,成為「陀槍老總」。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十六日下午一時,黎工佽編完《工商晚報》收工,當行至利源東街時,遭人從後開槍兩響,送院後不治。論者多指粵當局買兇暗殺,如李家園《香港報業雜談》。李家園引《探海燈》主編關楚樸之言說,兇徒本欲「教訓」黎工佽一頓,但見其「陀槍」,恐失先機,遂先發制人,連開兩槍奪命。楊國雄《香港戰前報業》錄另一傳說,指是日人所為,因《工商晚報》反日言論至為激烈,遂施以暗殺,置總編黎工佽於死地。姑勿論黑手為誰,黎工佽以言賈禍,應是事實。
黎工佽死後,《探海燈》另一勁筆蘇守潔,不特不收起筆鋒,抨擊反厲。有說廣州某政要欲覓一秘書,擬聘蘇守潔,誘之赴穗一行。此一去,蘇守潔遂人間蒸發。傳聞搭線人與蘇守潔買醉於白鵝潭菜艇,飲飽食醉之餘,遭人以石縛身,拋下潭中。
李家園復引一說,廣州治安當局偵破空軍太太怒殺妾侍一案,擬請蘇守潔撰成小說,筆金先付,詎料蘇守潔久不交稿。某政要大怒,使人殺之於石井荒山中。然不論沉於潭中抑死於荒山,俱不見屍,豹翁沉冤莫白。
但從黎工佽和蘇守潔的「敢言文字」來看,二人之死,當與此有關。報人得罪當道,得罪權貴而招殺身禍,在中國報業史上迭見。晚近香江,卻接二連三發生,寧不令人憤慨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