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如今已是3月中,2014年的第一季,大致上已相當清楚,但明顯地,有別於剛踏入2014年,承接2013年時的樂觀,投資者重新變得審慎。不算悲觀,但肯定有不少顧忌之處,而不是幾個月前的,單方面的看好。
事實上,過去兩個多月,風雲變幻,其變數之多,並不亞於金融海嘯後的任何一年。誠然,全球經濟逐漸擺脫當日的危機最壞日子,尤其全球馬首是瞻的美國,實體經濟確有轉穩。否則,聯儲局斷不會如此放心,由去年中開始宣傳退市的可能性,在去年底定下減買債規模的細節,到今年初在減買債的規模上,再下一城。
然而,若單憑復甦而退市,便認定一切雨過天青,恐怕未免太過樂觀。反之,困難之處,可能是剛開始,只是性質不同,當日的是擺在眼前的危機,全球無可避免齊心盡力協調救災,如今卻是有人開始好轉,有人早已沒病,當然仍有部分是結構性難題,不可解。
資金流紊亂 肯定非單向
重點是,資金流的紊亂,不是三言兩語可以概括,但大家客觀看看各地不同資產價格的走勢,即有印象,就是絕非單向的。退市之下,固然有資金由債市回流股市,以憧憬經濟增長,企業盈利增長,以至投資者的風險胃納亦相應提升。
然而,同一時間,環球股市中,資金陸續由以往受寵的新興市場,重歸成熟市場的懷抱。單是這兩點,便是相關而不相稱的資金流,方向不盡相同,時間長短亦不一。投資者要應付這些變動,最自然直接的表現,見諸金融市場,就是去年5月至今,不時有所謂走資潮,而局部性的市場震盪,可說是未有停過。
內地結構性問題不易解決
不過,這一切尚算容易掌握,當大家只把焦點放在外圍,其實中國因素正是今年的一大關鍵。誠然,過去三十多年,改革開放後,最容易有效果的部分,應已完成,餘下來的時間,要進入所謂深水區,結構性的長期問題,應解而不易解,都要開始推展工作。過程中,不少大家習以為常的遊戲規則,可能有大改變。
君不見最近兩會中,提及的增長速度,已有收慢,甚至不是硬性目標。市場上,人民幣匯價,似有打破單向的只升不跌的局面,甚至有扭轉投資者預期熱錢湧進的情況。另一邊廂,金融改革在銀行體系內,亦有利率自由化市場化的舉措和大勢。如此一來,不難聯想到,去年三中全會所言,市場力量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若此目標真要達成,肯定把很多以往的常規,都一一打破。
面對這種環境轉變,投資者的反應,開始牽一髮動全身,債務違約一旦開始,銅價應聲下跌,可能與以往的借貸抵押活動有關。而這類動作,相信不是單一事件,今年全球財金形勢,美國聯儲局可能無甚改變,變的要看中國怎樣變。■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