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孫西
目前,關於《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台灣島內引起諸多爭議。其實,這個「服貿」協議僅是一個經濟協議,該協議列出了兩岸服務市場開放清單,在早期基礎上更大範圍地降低市場准入門檻,為兩岸服務業合作提供更多優惠和便利的市場開放措施。前國家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第三屆嶺南論壇上回應台灣「反服貿事件」時稱:「從全球觀念和各國共識來講,服務貿易對於當前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和各國各地區經濟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台灣方面的認識應該是一致的。」
值得關注的是,在《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中,大陸對台灣開放共80條,台灣對大陸開放共64條,雙方市場開放涉及商業、通訊、建築、分銷、環境、健康和社會、旅遊、金融等服務行業。業內人士認為,《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表明大陸最大力度地開放服務市場,這是一項互利雙贏的協定,《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若不能早日生效實施,受損害最大的是台灣業界和民眾。有台商表示,如果沒有兩岸服務貿易協定,台灣產業將失去希望。
提升台灣服務業競爭能力
應該看到,台灣服務業佔其經濟總量約七成,尤其是台灣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不小,去年未能實現預期增長目標。在此情況下,兩岸發展互利貿易合作更有必要,也可實現和平的互惠互利發展。顯而易見,有了服貿協議,台商進軍大陸將「如魚得水」。在大陸,2012年服務業佔GDP的比重約45%,「十二五」規劃已將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服務業發展空間廣闊。《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生效實施後,雙方將在100多個服務行業相互開放市場。
台灣擁有先進的服務管理水平,大陸的內需巿場極為龐大,將為台灣業者進軍大陸市場帶來新的契機,提升台灣服務業競爭力,大陸民眾也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務品質,對雙方將會是共贏。輿論普遍認為,這是兩岸自2008年開始推動經貿正常化及自由化最具指標性的協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開啟了兩岸在傳統製造業之外,台商進入大陸內需巿場的關鍵,對台灣具有實質效益。
港台服務業合作大有可為
不可否認,香港的現代化服務業擁有獨特的優勢,港台服務業合作大有可為。事實上,自2009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對香港和台灣均造成巨大衝擊,雙方積極謀求合作共渡難關。台灣當局及民間亦期盼改善和強化與香港的交流,利用香港作為區域和國際金融、航運、服務中心的重要角色,為台灣參與區域整合提供平台。台灣民眾則希望通過與香港交流,豐富兩地互動內涵。港台在加強金融合作、促進港台交流互利互惠、「共建東方的國際金融中心」、強化兩地股市合作、推動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跨境上市、共同編制兩岸三地代表性指數、推動台資銀行在香港的十九家分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去年八月,筆者曾發表一篇題為《兩岸服貿協議促港台服務業合作》的文章,提到「香港參與大陸經貿等互動經驗豐富,可發揮先行先試作用,為兩岸深化交流合作提供示範」;「香港擁有全亞洲最先進發達、最具有效率的金融服務業和運輸業,培養了大批了解大陸、具有英文能力,並且清楚西方商業模式的專才,可為世界各地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署,有利於推動兩岸服務貿易正常化和自由化進程,相互開放服務業市場,港台優勢也可互補、共謀發展。
台灣應把握良機造福民眾
據報道,自從《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島內有識之士就呼籲台灣當局盡快通過審查,讓「服貿協議」早日生效。為避免協議在執行中,有的服務部門不適應或造成一定影響,並針對部分台灣民眾對協議可能衝擊島內服務業市場的擔憂,兩岸服貿協議還專門設置「緊急情況的磋商」的條款。據此,受影響一方可隨時要求與另一方進行磋商,及時尋求辦法加以解決。藉此,希望台灣當局制定相應的措施,加強溝通協商,真正使實施「服貿協議」後,能夠進一步提升台灣的經濟競爭力,造福民眾。
據悉,服貿協議至今尚未排入台灣正式審查議程,且爭議連連,不少台商都感到憂心忡忡,若一再拖延,原先可能取得的商機也將消失。正如台灣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表示,兩岸「服貿」若持續延宕,甚至可能影響兩岸貨品貿易協議的談判,使台灣地區在面對日本、韓國的競爭時,競爭力大受影響。專家認為,台灣經濟原本比韓國好,但如今經濟發展已被韓國趕超,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韓國非常積極利用中國大陸迅速擴大的市場,而台灣在政策上沒有把握大陸發展所帶來的機會。如果台灣經濟持續停滯不前,若干年後就可能被其它地區趕上,台灣的優勢也就逐漸消失,相信這是台灣民眾所不願看到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