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香港生病 內地吃藥


放大圖片

■ 儘管日前的「便溺事件」引起了不少爭議,但銅鑼灣街頭依舊熱鬧非凡,人潮湧動。

趙鵬飛

一泡童子尿引發的滔天巨浪,讓香港和內地之間的弦,再一次被撥緊。劍拔弩張的喧囂,刷新了以往不良事件的破壞震級。兩地媒體人的頻頻發聲,或褒或貶或平,都會驚起一地罵聲。在一國的大家庭裡,不講衛生、沒有秩序,都可以算做家長裡短的事情的話,那手心手背五個指頭各有長短,怎麼說都是錯,說得多了也都是淚。

該事件總讓我想起10年前的香港。那時候,無論是在銅鑼灣的鵝頸橋下,還是步履匆匆的中環,用普通話問路,總是會陷入受寵若驚的感動裡。不管是問出街買菜的大嬸,還是衣領挺括的白領哥哥仔,舒心滿意的答案均可以被預料。有一回,在告士打道的天橋下,一位過街的中年男子,為了讓一臉迷茫的我快一點找到路,頂着30度的高溫天氣,領着我走了10多分鐘,直至抵達我手中地圖上勾出的那幢大廈的大堂裡,他才揮汗如雨地微笑着跟我道別。

那時候,通往紅磡車站的列車上,還沒有像現在這樣,每一趟都擠滿了爭先恐後搶座位的人。車速不緩,車內秩序井然。抱孩子的人,行動不方便的人,稍稍流露出老態的人,包括拖着重行李的人,很容易就能找到座位。車廂裡,沒有人吃東西,沒有人喝東西,更沒有人肆無忌憚地大聲講電話,或是高聲聊私房話。一切都在自然的安靜裡,等待車門打開,到站下車,到站上車。有些個下午,從紅磡返回羅湖的車次上,我甚至可以埋頭在筆記本裡,對着窗外不斷划向身後的村屋山巒,幾頁幾頁地書寫悠然的雜記。

那時候,灣仔的市場上,在窄窄街道擺賣水果檔口的店主,是一位可愛風趣的大叔。不管我買的是車厘子還是新奇士,他都會用親切的笑容待我。最近一次,也就是上個月,在他的攤檔前,我用普通話說了一句「我想要最甜的車厘子」,大叔卻像改了性子一樣,看也不看就扔過來一句硬邦邦的話:「我這裡的生果都一般,請到別家去。」

那時候,銅鑼灣的SOGO對我來說還很奢侈,數千元一件的POLO衫,試多少次,拆開幾包,溫良恭儉的售貨員,脾氣會一直好到我真的以為自己是上帝。可是,就在去年,還是那間專櫃,才要求看第二條淺色圍巾,已經冷若冰霜的售貨小姐,就直接把帶着包裝的圍巾「啪」的一聲,拍在不遠處的玻璃櫃枱上。

還是那個有着美麗港灣的香港,還是那個五星紅旗和紫荊花旗高高飄揚的香港,還是那列在軌道上來回重複的火車,還是那個熟悉的水果檔店主,那間著名品牌的專賣店。同樣說着普通話的我,卻生生地遭遇了從受寵若驚到自取其辱的驚人裂變。

「血濃於水」這四個字,第一次在香港立法會裡,變成了一支質疑和投射的利箭。箭的那一頭,是懇切希望向雅安地震撥款的香港政府。就在不遠的6年以前,不同政見、不同派別的立法會議員,還能梨花帶雨一臉悲傷地走上街頭,為被他們稱作「內地同胞」的四川災民,盡心盡力四處籌款。一擲萬金慷慨解囊不算,更多的港人,主動趕往災區,希望把血濃於水的承諾付諸實踐。可是現在呢,一切都在發生着讓人詫異的改變。

在奢侈品牌讓人眼花繚亂的廣東道上,有些香港的年輕人,高唱着《蝗蟲之歌》,用最直白的方式表達着對內地訪港客的厭惡。「國教」更被視作洪水猛獸,港人舉家上街抵制。其實,所謂「國教」不過是一種國情通識教育,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對自己的國家有個大體的認識而已。港人如此痛恨子女接受「國教」,在我看來,只不過是擔心接受這樣的教育,會讓孩子可能染上內地訪港客不講公共道德的不良習氣罷了。

「雙非」、「水客」、「限帶」、「蝗蟲」......越來越多的標籤,被赤裸裸而直接地貼在「內地同胞」身上。歧視不僅如此,代表殖民屈辱的港英米字旗,居然極端地重現香港街頭......寫到這裡,我必須很淺層次地說一句,香港確實病了。這個有着700萬人口的城市,開始用一些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焦慮和不適。回歸17年了,生個兒子都該交女朋友了,何況是要從內心融入隔絕了百年的母體。但,我又必須冷靜地說,香港病了,最該吃藥的卻應該是內地。通常,眾所周知的常識最容易被人視而不見。我不想牽扯任何跟主義和體制有關的東西,我只是想以切身的體會,開幾味尋常藥物。

相對於更多的農民兄弟和農民工兄弟,能去香港、澳門、台灣旅遊購物的人,確實代表了改革開放富起來之後的中國人民,也能代表擁有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國民素質。只是,煩勞在奉行以人為本的港澳台社會裡,不要覺得自己很「牛」,可以隨意踐踏當地人習以為常的公共秩序、公共道德。這些對我們來說並不高深,至少在上幼兒園時,就已經被教導過。比如,不要把公共場所當成是自家的陽台,高談闊論可以,但是請不要高聲喧嘩。這裡說的公共場所,包括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機場、餐廳、車站,還有洗手間。

不要把口水和垃圾隨意拋吐,任何一種人類文明,清潔、衛生的環境,必定像空氣和水一樣,不可或缺。如果你嘴裡的濃痰實在是不吐不快,那麼也請小心翼翼地吐在紙巾裡,包好了,放進不遠處的垃圾桶裡。

所有需要排隊的地方,都請不要猛塞勇擠,出來是玩樂不是玩命。搭乘地鐵的時候,注意按照地面上的指示箭頭排隊上下。搭乘手扶電梯時請一定要左行右立,這一點特別重要。你是閒散的觀光客,工作在這裡的人需要爭分奪秒。搭的士也請排隊,有素質的本地人會讓你優先,但這並不代表你可以選擇素質缺失。請無論是在購物還是用餐時,一定不要對為您服務的工作人員呼來喝去。在文明的社會裡,工種真的沒有貴賤。

最後,請在出境的時候明白一個事實:此行確實會花大把的人民幣,可是也會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和服務。這是公平對等的市場行為,沒有施捨也沒有恩賜。

如果認為我說的這些有道理,就請將此文手推薦給親朋好友,這或許並不能改變什麼。但是,卻很有可能會讓我們變得被人尊重、文明自信。昔年萬國來朝的禮儀之邦,或許便真的不遠了。

相關新聞
五月視藝盛事中的本土:視藝展覽中的香港 (圖)
「塑舊型新」--香港雕塑學會聯展 (圖)
嶺南畫派第三代名家《古意今情--胡宇基作品展》 (圖)
新晉藝術家何鳳蓮個展「大自然的力量 你看到什麼?」 (圖)
光影作坊「彩色香港 40s-60s」 (圖)
藝訊:港志願者助力COART藝術現場:年輕就要去冒險 (圖)
藝訊:本地創作 合輯繪本《乒乓》再起動 (圖)
百家廊:香港生病 內地吃藥 (圖)
琴台客聚:劉以鬯的「暢談」 (圖)
翠袖乾坤:溫州老闆
海闊天空:記取悲慘教訓
見多識廣:勿忘《遐邇貫珍》
思旋天地:勞資雙方同船共渡
淑梅足跡:不斷進步的陳慧嫻
歷史與空間:遊范公祠 (圖)
豆棚閒話: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圖)
薄扶林故道之三
來鴻:向馬爾克斯的背影致敬
亦有可聞:慢與浪漫
畫中有話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