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賢
在米蘭街頭散步,發現當地真不少華人。同行的朋友自認購物狂,每天逛街都不厭,我樂於奉陪。
米蘭中央車站一帶,有點像尖沙咀彌敦道,遊客和本地人都很多。好些移民開的小店,賣質地不錯的中下價衣服,款式緊跟意大利時尚,在當地工場生產。一條很見得人的連身裙,只賣十五歐羅,折合約一百五十港元,很吸引。朋友以前做製衣,眼光很好。到米蘭第一天,她就在一家中國人開的小店,看中一件針織外套,很酷,但她想要的紅色卻沒有。老闆說他當天下午就去入貨,叫我們明天回來。我朋友是社交奇才,精於打開話匣子,沒兩句就知道老闆是溫州人,來了米蘭廿多年,在市內有兩家服裝店。其實她不一定買那外套,但我們還是答應再來。
然後我們在米蘭消磨了幾天,發現華人不但經營中餐館、服裝店,還有各式辦館和雜貨乾貨店,老闆都是中國人,但舖面夥計則多是中東、北非或東歐人。
臨走那天,要買東西了,我們又回去溫州老闆的小店。他果然守信,為朋友留起那件紅色的針織外套。趁朋友試衣服,我問老闆的「身世」,原來他是八十年代末旅遊時來的,來了就不走,還把家鄉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弄了過來,現在都能操意大利語。大女兒已結婚了,女婿也是華人,在米蘭開酒吧。他還有個三歲的兒子,在讀幼兒園,跟着花了好長時間讚美意大利的教育制度,比如,幼兒園飯菜都有專人設計,今餐吃肉,下餐吃菜,十分均衡,又說意人普遍有教養,在公眾場合絕不大呼小叫,還有,如在街上不舒服或跌倒,馬上會有途人過來問要不要幫忙,絕非敲竹槓或有不軌意圖。我問他意大利女人都喜歡甚麼款式的衣服,他幽默地說意國女人無論年齡多大,都喜歡少女的俏麗收腰款式。我又問他常回去溫州嗎?他說廿多年只回國一次,現在已沒興趣回去。
朋友最後買了那件針織,只十五個歐羅,絕對超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