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筆者(右四)與一眾傑專會好友經常聚首,分享生活點滴。 筆者供圖
筆者小時候在坪石h長大,大廈樓梯四通八達,並無任何保安系統,住戶需要輪流當更,手持棍棒保護夜歸的鄰居。由於爸爸需要在晚間工作,每隔數月,媽媽就會與街坊鄰里一同「開夜班」,發揮守望相助精神。雖然是「捱眼唌v擔當義務看更,筆者感到媽媽從不介意,付出小小可確保鄰居的安全,又可以與左鄰右里閒話家常,確是樂事。
義工不難做 首要常參與
做義工其實可以好簡單,首要是常參與,生活中不乏助人的機會,讓座、助人過路、扶助幼弱、答遊人問路等,若每個人都能盡一己的能力幫助有需要的人,並習以為常,我們的香港可以成為關愛之都。
自1991年開始,每年均約有20名大專學生獲頒發跨院校的「傑出學生服務獎」,以表揚他們在義工服務、課外活動、學業成績和領導才能方面的傑出表現。筆者是於1993年獲獎,這份榮譽讓我認識到來自各大專院校、不同服務經歷的獲獎者,圈子大了,眼界闊了,無形中亦增添一份使命感。
傑專會互動助人助己
回想獲獎後的那些年,一群獲獎者在1994年成立了一個跨院校的服務組織--香港傑出專上學生服務協會(簡稱傑專會),一起構思和推動全港性以大專學生和畢業生作主導的大型服務計劃,共同發揮彼此間的服務經驗、人際網絡和專業知識。協會曾舉辦中學生義工培訓,長者家居安全推廣、南亞裔青少年融入活動,亦曾接待清華大學傑出學生訪港團,到訪內地了解國家經濟和福利發展,到內地窮鄉僻壤重建危校,過程中各同學以自己的經驗和專長互相協作,起了很大的化學作用。透過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義務工作上多組織交流,能從多角度探討和發掘不同的服務需要,更有效幫助他人之餘,亦帶來不少義工的新體驗。
量化無意義 心態最重要
當義工要有好的心態,有人說「求學不是求分數」,筆者認為義務工作亦然,不應只以人數、時數、證書多寡來衡量,最重要的是懂得義務工作的意義,能全情投入,才樂在其中,做個「稱職」的義工。
或許因自小的耳濡目染,筆者大學畢業後仍積極利用工餘時間兼顧多方面的義務工作,覺得做義工能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增添色彩,是一種福分。近年筆者從義工「前線」走到「幕後」,期望透過勤組織推動和分享心得,讓義務工作薪火相傳、發熱發亮。
易遇良師真朋友 終生受用
在義工路上,最大的得荋N是遇到很多「講心唔講金」,志向一致的好朋友。筆者亦慶幸遇到不少啟蒙的前輩,讓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以外的知識和技巧,提升創意構思、組織策劃、逆境解難的能力,終生受用。
參與義務工作多年,不斷地經歷「心動、感動繼而行動」的循環,依然樂此不疲。忙碌的香港人,在義工服務上可以常參與、多組織、勤推動,助人為快樂之本,追求心靈上的回報之餘,亦為香港締造更和諧關愛的社會。■岑偉建 香港傑出專上學生服務協會第三屆會長、香港童軍總會黃大仙區區總監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