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何志成(右)與葉家強(左)均表示,香港政府應與內地多溝通,以深化本港金融中心的角色。
香港發展私募基金及創投行業由來已久,隨著本港的發展,該行業已具一定的規模。香港私募基金財務人員主席何志成表示,希望香港政府能與內地政府及私募基金企業加強溝通與交流,採取更多元化的措施吸引更多的資金來港,該協會深信香港極有潛力成為區內更強大的資產管理中心。
去年底成立的香港私募基金財務人員協會曾做過調查,調查報告結果顯示,79%的受訪者認為,隨著中國內地對外投資越來越多,他們相信若私募基金或創投公司需要進行境外投資,香港將是他們建立據點最合適的地方,其次為中國內地經濟特區或自由貿易區。「香港一直是海內外資金的跳板,內地資金借助香港走出去,海外資金也借助香港走進來。」何志成說。
對這個說法,在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任投資組合管理及風險管理主任的葉家強表示了認同:「內地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去配合香港,希望能將香港「跳板」的角色打造得更好,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本港的資本市場。」他表示,因為內地在法律法規,尤其是外匯管制方面有很多的限制,現在絕大多數成功「走出去」的私募基金都是有政府背景的,但他堅信,隨著兩地經濟改革的深化,相信未來企業的私募基金也可以更多地在海外市場上一展拳腳。
何志成認為,香港的優勢在於,香港是世界上有名的「低稅率」地區,是亞洲數一數二的資本市場。其監管的環境相對合理,加上香港優越的地理環境、良好的金融系統及本港選擇眾多的財務中介機構,這令很多企業願意將香港當作自己發展的區域性樞紐辦事處,以及上市的不二選擇。
葉家強表示,香港成熟的法律法規是經過多年發展而制定的,金融從業人員嚴格地遵守著各種法律法規及職業操守,成熟的銀行系統及股票市場亦可互相推動發展,加之香港這個開放的平台吸引了很多金融人才來港,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香港才脫穎而出。
談到本港私募市場面臨的危機,何志成和葉家強都認為,香港現在有不少有實力的競爭者,例如新加坡、前海和上海自貿區,香港應爭取主動,深化香港金融中心的角色,吸引更多公司選擇香港作為上市融資平台,否則很容易被其它競爭者超越。
「政府應該加強與內地政府和PE、VC機構的溝通,了解香港應該怎樣配合內地的發展,也可以將本港資本市場的聲音更多地傳達給中央,例如如何幫助民企簡化手續,令他們的資金更容易進入香港,這樣才能令本港的資金越來越多。」葉家強說。
此外,何志成指出,政府應加強金融人才的培養,並努力吸引新生血液入行。「早前協會曾與政府商討過,我們認為政府應將香港打造成對投資者更有利的投資平台。」他說。
談到政府於2013/14年度財政預算案公佈為離岸基金提供優惠稅務優惠,他們表示,雖然現在框架中的細節仍未出台,但行業同仁都非常歡迎新的政策。需要注意的是,制定細節的時候應該配合「走出去」戰略,必要時應適當放寬條款的限制,不要讓「硬性規定」成為吸引企業私募基金來港的阻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