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政府現正就未來發電燃料組合進行公眾諮詢,諮詢期至今只剩不足一個月。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政府至今已收到千多份回應,不同市民和組織都認為2個方案各有好處,強調政府持開放態度,但公眾要留意方案是否長遠對本地電力市場發展有好處。中電則指要留意引入網電的供電穩定性,而因燃料價格波幅大,暫時難以估計哪個發電方案較便宜,重申短期應在本地興建少量天然氣機組,並用3年至4年就引入網電進行研究。
未來發電燃料組合公眾諮詢提出2個方案,包括引入內地網電達本地用電量30%,以及大幅提高本地天然氣發電比例達60%。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日表示,政府至今收到1,000多份回應,來自市民或不同組織的意見都認為兩個方案各有好處,期望市民可在6月中諮詢期截止之前提出更多意見,思考怎樣的方案對香港有長遠好處,政府則持開放態度。
指各具好處 勿靠單一能源
黃錦星形容,兩個方案各有好處,其中引入網電是引進新的理念,令香港不會過分依賴單一的能源,例如天然氣;提高本地天然氣發電則為熟悉的方案,亦是使用更加清潔的能源,但天然氣價格上升和浮動的壓力潛在不明朗因素。
他又指,兩個方案對發電成本都會有上升的壓力,而改善環境是需要付出。本地發電方案更直接影響兩電的管制計劃協議,日後的選擇可能會相對減少。而當局總結今次的諮詢後,今年稍後時間會就香港電力市場的長遠發展啟動另一輪諮詢。
中電:暫難估哪方案較平
而中電副主席阮蘇少湄在一個電視節目上表示,本港若果落實有30%電力來自內地,若內地電力一旦中斷,整個電網都會不穩定。她不排除最終採納兩個方案,但不代表需要雙倍投資基礎建設,若果聯網的安全穩定性高,香港或未必需要興建很多天然氣機組。
她又指,日後若天然氣價格高企,但內地有較便宜的水電,可考慮向內地購買。但她補充,由於燃料價格波幅大,暫時難以估計哪個發電方案較便宜。而現時很多珠三角城市的電價與中電相若,重申短期應先在本地興建少量天然氣機組,並需要用3年至4年研究向內地買電的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