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有團體委託理工大學於紅磡、旺角、深水埗及元朗4個街市,抽驗12種市民常食用蔬菜,包括西洋菜、通菜、菜心和乾冬菇等,共抽取20個樣本, 其中4個樣本,包括西洋菜、乾竹笙和 2 個冬菇鎘含量都超出本港法例標準,當中一個冬菇樣本,鎘含量更超出本港標準近一倍,食安中心暫時未有回應。
3蔬菜樣本水銀超標
測試結果發現,超標最嚴重的是在北河街街市買到的冬菇,鎘含量每公斤有 0.194 毫克,比標準每公斤不多於 0.1 毫克超出94%,以60公斤成年人計算,長期每日吃6.8兩便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害。而在紅磡街市買的西洋菜,不但鎘含量超標 28% ,連水銀含量都比內地標準每公斤 0.01 毫克高四成。另外2個分別在花園街及北河街買的通菜樣本,同樣驗出水銀含量超出內地標準。
團體「社區食物監察計劃」表示,已將今次調查報告提交食物安全中心跟進。他們指一般市民有誤解,以為將菜用水浸久一點會安全,其實不論用水浸多久,都不會沖走蔬菜含的重金屬。
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勞偉雄則表示,金屬含量可能與灌溉水及泥土受污染有關,而鎘會損害腎臟及中樞神經系統,建議政府修例,把食物金屬含量最高准許濃度與國際標準接軌,同時加強抽檢進口蔬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