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閱讀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中國社科院早前發表《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首次談及兩地摩擦對香港競爭力的影響。《藍皮書》認為,儘管香港綜合競爭力連續12年排行全國首位,但與內地之間的差距正收窄,特別是近年香港居民與外來人口,尤其是內地人才之間的矛盾,削弱「和諧城市競爭力」。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刊
資料B
各項數據顯示,香港在中國的經濟地位有減弱之勢。上世紀90年代中期,香港佔中國經濟的比重高達25%,目前已下降到3%至4%。2003年香港與廣東省的GDP大致相當,至2010年香港的GDP只是廣東的33%。2008年,香港仍是內地經濟規模最大的城市,現時已被滬、京兩市超越,預計到2015年將降至第七位,居上海、北京、廣州、深圳、蘇州和天津之後。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刊
資料C
加強兩地合作交流是保持和提升香港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然而,香港有些人卻利用兩地交往過程中出現的摩擦來製造矛盾。極少數人侮辱和驅趕內地旅客的行為越來越囂張,嚴重破壞兩地關係。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刊
資料D
由於香港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過分依賴市場調節,忽視政府制訂長遠科學發展規劃的重要性。香港培育新興產業,促進深化粵港澳合作,都少不了制訂長遠科學的發展規劃。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也必須制定長遠科學發展規劃才能逐步解決。《藍皮書》建議政府應制訂長期發展規劃,並制訂創新科技及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規劃,同時應制訂長遠人口政策,是十分有道理的。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刊
想一想
1. 參考資料A、資料B及就你所知,全球化多年來為香港帶來甚麼機遇?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參考資料A、資料B及就你所知,全球化近年來為香港帶來甚麼挑戰?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參考資料C、資料D及就你所知,港府應如何才能提升香港競爭力?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全球化多年來為香港帶來以下機遇:
.推動經濟增長:一直以來,香港與世界經濟關係密切,在全球化過程中充分受惠,可從世界各地輸入所需資源,亦可為產品擴展海外市場。另一方面,於上世紀90年代由工業生產地轉型為商業營運中心,跨境貿易及經濟活動日增,令整體經濟獲得可觀增長。
.增加發展機會:在全球化發展下,香港不少行業如金融業、旅遊業、會議展覽行業、創意產業等,均獲更多發展機會。以旅遊業為例,全球化促進國際人口流動,吸引更多外國旅客來港,加快旅遊業發展。
.吸引資金流入:在經濟全球化下,國際資金自由流動,形成一體化的全球資本市場。香港沒有外匯管制,通訊便捷,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資者,推動本地金融業蓬勃發展。中國加入全球化的步伐越來越快,亦為香港帶來不少發展機遇。
2. 全球化近年來為香港帶來以下挑戰:
.結構性失業:上世紀80年代以來,香港與鄰近地區的競爭日益激烈,並逐步走向知識型經濟,以服務業職位為主體,對低學歷和低技術人士的需求大減。隨着經濟轉型,就業結構改變,本港居民的收入趨兩極化。
.全球競爭擴大:全球經濟一體化下,香港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如新加坡、韓國、印度、越南等。另一方面,內地城市如上海、深圳及珠三角地區的實力越來越強,開放市場,內地公司可直接與外地機構建立聯繫。
.依賴外向型經濟:本港三大經濟支柱──金融服務業、出口及旅遊業,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受到重挫,導致股市大跌,紛紛出現裁員潮或倒閉潮。同時,香港主要出口的歐、美市場,也被經濟衰退拖累。
.勞工權益被剝:跨國企業推動經濟貿易自由化,產生競爭性市場運作模式,卻剝削香港勞工的權益。在全球競爭激烈下,企業為提升競爭力、減低成本,往往採用短期合約僱用模式或外判工序,以減低支出。
3. 港府應透過以下措施提升香港競爭力:
.積極融入內地:在全球化下,各個經濟體系均參與世界市場的競爭,香港也積極跟隨全球化步伐。然而,隨着世界上多個新經濟體系的興起,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香港原有的經濟優勢逐漸下降。為保持國際地位,港府應採取融入內地的策略,加強兩地的經濟聯繫,令港企在內地有更大發展空間,從而借助內地全面投入全球化契機,令香港仍能保持競爭力。
.加强金融體系:港府應優化金融監管制度,進一步提升金融體系抵禦外來衝擊的能力。此外,金融管理局和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等組織,亦積極加強對金融市場的規管,加強對投資者的保障和教育,以建立市民對本港金融體系的信心,如優化銀行和強積金的監管制度、推動證券市場的發展等,藉此進一步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迎接全球化挑戰。
.發展高科技產業:發展高科技可推動高增值的經濟活動,進而提升香港的全球競爭力。港府為支援本地科研活動,一直致力提供基礎建設並提供各項資助。
.培育人才:港府重視教育,近年推行不少改革(如新高中),培育更多人才,為港發展知識型經濟作好準備;增加專上學額;為有志進修的市民提供持續教育和培訓資助,如僱員再培訓計劃、持續進修基金等,從而提升整體人口的知識水平。也積極招攬海外、內地人才到港工作,優化本地人力資源,如2006年推出「優秀人才入境計劃」。
.解決民生問題:在全球化影響下,香港貧窮問題日益嚴重,勞工權益備受關注。港府應推行措施,以解民困。例如參照別國的成功經驗,定期檢討最低工資水平,以保障基層勞工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