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蘇五雲「奇趣萬象圓」圓兒時逍遙夢


放大圖片

曾經的廣告紅人蘇五雲已「退休」近九年,他在荷李活道94號為自己開闢了一塊修身養性的藝術道場,此後成功轉型為本地著名的街頭畫家。日前,蘇五雲與市區重建局合作於荃新藝廊舉辦名為「奇趣萬象圓」的水墨畫展。畫展開幕當天,膚色黝黑的蘇五雲一洗我們對「白面書生」的刻板印象,他身着黑色休閒圓領短袖衫與牛仔褲,肩頭搭着一件土黃色長袖衫,輕鬆自在、幽默自然地與記者們分享自己的「自在逍遙觀」。據說,蘇五雲當日的這身行頭與他作畫時基本一致。而今次所展的畫作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和蘇五雲本人一樣,保持着街頭的原汁原味。■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僖

是次展覽,共展出蘇五雲近半年來所創作的二十幅水墨作品。熟悉蘇五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蘇五雲之前分別舉辦過貓、山水、花鳥、馬四大主題畫展,作品多以黑白兩色為主。而「奇趣萬象圓」則脫離了具象世界,蘇五雲用色彩斑斕的畫筆為我們集合了一班千奇百怪的新生物種,有性格溫馴而毛髮鋼硬如鐵的昂鋼牛,喜愛陽光隨遇而安的向日蒲,腿部纖長通體紅色的晴空鳥以及渴望自由嚮往藍天的蜻蜓魚等。

蘇五雲稱他辦畫展有兩大原則。首先是,每次畫展都必須向觀展者提供新的作品,因此蘇五雲總是在尋求突破。今次展品中所畫的對象與用色都與前幾次截然不同。蘇五雲說:「變化,其實皆因起念。創作就是一種念。每起一個念,就畫一些東西出來,天馬行空,離經叛道,道法自然,搞掂!」喜歡開玩笑的蘇五雲總讓人感覺有些不「正經」,但他卻做着最正經事,因為他的第二個原則是要保證所展作品的質量。蘇五雲認為開畫展就像請朋友吃飯,一定要拿出既營養又特別的食物招待客人。畫畫和烹飪極為相似,有的菜擺盤考究但口感味道令人失望,有的菜好吃可賣相一般。蘇五雲為我們精心準備的視覺大餐走的就是第二種路線。

不經裝裱的畫

說是水墨畫展,但走入「奇趣萬象圓」放眼望去,卻發現所用的畫紙都有些怪,並非我們慣常畫國畫所用的宣紙。這種「怪紙」比宣紙薄上許多,而且還微微泛黃,用大頭釘舊報紙一同固定繃直後通透但略顯毛躁,仔細瞧還能看出淡淡的紋理。記者不禁好奇,這難道是什麼高科技的先進材料?蘇五雲對記者的大驚小怪不以為然,他表示這不過是最原始的宣紙罷了。現在市面上的宣紙都經過了漂白,由於蘇五雲覺得漂白這道工序不環保也不自然,所以他找到了一間賣原始宣紙的小紙行,一口氣買下了大量「怪紙」。得到稱心如意的宣紙後,蘇五雲便將它們釘在一塊塊的大木板上,在荷李活道的街頭開始作畫。而完成的作品會被原封不動地賣給欣賞它的知音人,或直接擺入展廳。然而,不論是身材火辣的本港靚女還是家財萬貫的日本頂級廚師,在蘇五雲這也只能買到沒有裝裱過的原始畫卷。

蘇五雲與我們分享了一個有趣的賣畫經歷:「一次,有個外國人,買了我的畫回去裝裱,然後再將這幅畫抬回來給我看。他問我這幅畫靚不靚?我讚嘆,很不錯,反問他在哪兒買的。他說是和我買的。因為有了畫框我差點不認識自己的畫,仔細一看發現還真有我的簽名。裝裱前後的畫,就像一個村姑沒化妝和一個化了妝的村姑,雖是同一個人,你卻認不出來。可是我不想用一個豪華的框包裝我的畫。有時候,你的畫差一點,有個好的框,整個作品看上去一樣可以很上檔次。不過,我還是不希望有那麼多的物慾來影響創作。我是一個創作人,不是一個做框的人。你不是來看畫的框,而是來看我的畫。」正因蘇五雲要求畫作保持自然的狀態,所以在「奇趣萬象圓」中觀展者們亦可與「赤裸裸」的畫作們來個零距離接觸。

拜老子為師追求逍遙

除了自然,在與蘇五雲的對談中另一關鍵詞是逍遙。曾經打造出「去玩、去癲、嚟 Ocean Park!」;「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等廣告界金句的蘇五雲,在不惑之年決定激流勇退,追求逍遙自在的人生。談起過去的日子,因早已處於另一層境界,蘇五雲頗有置身事外的感覺:「以前做廣告,很忙。由朝做到黑,每天幾乎都在周遊列國,上山下海,穿州過省,坐車、坐船、見人、開會。在那個智能手機還未盛行的年代,我們連同一間公司的同事都見不到,留下一張memo紙交代好事情,就要趕赴下一地點。這麼拚命地忙忙碌碌,最終不過是為了生活。但實際上,我們需不需要這麼辛苦呢?其實不用的嘛。」

蘇五雲說他拜老子為師,是老子告訴他做人的態度應該改變了。「你看看路上的蝴蝶、螞蟻,牠們有沒有像你那麼辛苦?但牠們一樣可以在地球上生存。我們應該逍遙,不要理會塵世間這麼多的東西。只要你跟着宇宙的軌跡去運行,你就可以生存。『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就是說其實四季界限分明,人生的境遇就像春夏秋冬一般會臨期而至。你只要跟着自然的規律去走,一切就會順順利利。這就是所謂的道法自然。所以我退休以後,拾回了兒時的夢想:繪畫。只要你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肯去做,就可以解決生活的問題。」

用藝術串聯鄰里情

每日在街頭作畫,蘇五雲發現荷李活道漸漸地產生了微妙的變化,今日一座舊廟消失了,明日一間書局被拆除了,這些年來唯一不變的是街坊鄰里間的情誼。蘇五雲說:「我在街頭畫畫,很熱的時候會有街坊遞一杯水給我,四五度的冬天有人就會主動送上一壺熱茶,有次一個阿伯來探望我,送我一個用來吃飯的黑色的缽。我很高興,他很了解我,我自己在家吃飯也用缽;在街頭,有時會有些師奶讓我幫忙看孩子,因為她要去買菜;過年很多人都會派利是給我,加在一起可能夠買一部iPhone 6;我做畫展的時候個個街坊都會來捧場,看完畫後連買豬肉的都切大塊一點給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很簡單。」

在城市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因為珍惜這份鄰里間純真而質樸的感情,蘇五雲與市區重建局的工作人員們一拍即合,有了共同的理念。市區重建局物業及土地總監溫兆華表示舉辦畫展的荃新天地一帶其實是一個市區重建的項目。往往人們印象中的重建就意味着拆除舊樓,拆掉社區,帶給當地居民不便。但溫兆華強調:「我們是將一些新的東西搬進來代替以往過差的環境,同時保留社區中的舊感情、使它們得已延續。其實香港的生活真的很緊張,而藝術其中的一個功能就是讓人放鬆。它還是一個國際語言,你不需要去懂,沒有等級,很容易產生話題去溝通,移除了人與人之間的隔膜、障礙與紛爭,帶來更多的人流。新增的人流不一定是遊客,我們期待一些人性化的東西可以令小朋友、老人當地居民閒暇時能夠想起過來逛逛。甚至我們想讓四面八方的市民可以重新認識荃灣。荃灣已不再是一個工廠林立的舊城區。」 

溫兆華亦透露,未來將市區重建局會嘗試將以前的囍帖街(利東街)也就是現在喜歡裡打造成一個藝術氛圍濃郁的步行街。溫兆華建議把這條步行街想像成一個沒那麼雜亂的旺角西洋菜街。他說:「在這個公共空間中,我們會盡可能地增加綠化,加入一些有氣氛的視覺藝術,且鼓勵街頭藝術家在那邊表演,動靜結合。我們渴望將西洋菜街『被拿走的』街頭表演取回來。但需要配合一個更為合理的規劃與安排,避免擾民。我們不是為了假裝很有藝術氛圍,很有文化水平才去做一些很矜貴很高端的東西,而是要讓藝術很自然地融入我們。」

相關新聞
蘇五雲「奇趣萬象圓」圓兒時逍遙夢 (2014-07-02) (圖)
推動社區文化歷史 香港公共圖書館十八區新設「資源角」 (2014-07-02)
山東曲阜:孔子故里舉行千人親子祭孔大典 (2014-07-02)
匾額,中華傳統價值的銘牌 (2014-06-28) (圖)
走東走西:馬克思和他的小女兒 (2014-06-28) (圖)
香港書展二十五歲 七月熱「讀」全城 (2014-06-28) (圖)
深澤直人來港 分享簡約設計 (2014-06-28) (圖)
從1844到2014,法蘭西人鏡頭下的中國變遷 (2014-06-25) (圖)
攝影,對自然風光的懷念 (2014-06-25) (圖)
快門,對未知的探索 (2014-06-25) (圖)
尋覓文學記憶 第十屆香港文學節開鑼 (2014-06-21)
高培芬再現諸城派古琴「空林絕響」 (2014-06-21) (圖)
《龍》劇英國巡演23場後中國首演 (2014-06-21) (圖)
走東走西:假王妃 (2014-06-21) (圖)
滬港共探藝術創作新模式 (2014-06-21) (圖)
翰墨異彩 從心所欲 三友書畫篆刻聯展 (2014-06-18) (圖)
北海爵士音樂節首度來港 十一月引領全城共同搖擺 (2014-06-18) (圖)
中國夢 圖片展亮相巴黎 (2014-06-18) (圖)
倒筆書法第一人 哈羅將在網上開展 (2014-06-18) (圖)
《Mamma Mia!》九月香港開Show (2014-06-1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