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方寸不亂:懷念黎於群


方 芳

曾是《文匯報》副刊王牌專欄《生活信箱》的作者黎於群(黃永剛)先生,於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五日辭世。

黎於群的《生活信箱》刊於本報副刊「采風版」,由上世紀五十年代,跨越至八十年代,開創了服務專欄的先河,很受讀者歡迎。

據資深報人回憶,當年報社的收信組,收到《生活信箱》的信件總是一大綑,拆信覆信工作相當繁重,專欄有五、六人,以黎於群筆名覆信,黃永剛先生是主力。

在《生活信箱》之前,是一個名為《思想與生活》的專欄,就一般年輕人會碰到的事情寫一些體會,後來報社建議改為互動形式,發展成為《生活信箱》,藉着回覆讀者來信,表達一些人和事的見解,包括學習、就業、前途、理想、友誼、戀愛、婚姻、家庭、倫理、信仰等類別,以至某些相當具體的詢問。

當年資訊不發達,報紙的服務信箱,就成為「每事問」和「盡訴心中情」的平台。據報社前輩說,上世紀五十年代左派年輕人,面臨是否回國升學的問題,得到黎於群的啟發,作出了自己的選擇;也有些年輕人,徵詢了黎於群的意見,成就了美好姻緣,結婚喜帖也送到編輯部,讀者視黎於群是良師益友。

本人作為小讀者的時候,青春反叛期與父母嘔氣,也曾去信《生活信箱》盡訴心中情,黎於群先生也回覆我這小讀者芝麻綠豆的事情。自此本人便與《文匯報》結下數十年不解之緣。

黎於群的《生活信箱》在一九五一年九月一日開版,一九八八年十月十六日結束,歷時三十七年,可見專欄備受考驗。

黎於群得到年輕人的信任,這與黃永剛先生從事教育工作逾五十年分不開,他曾任旺角勞工子弟學校校長、校監,做的是教育工作,對年輕人心態、語言、思維很是了解,他以宏觀的視野,並不說教的文字,在專欄中啟發讀者思考,為讀者解決疑難,得到年輕人的信任。

黃永剛先生晚年身體違和,行動不便,在妻女和家人悉心照料下,得享天年。

相關新聞
百家廊:手 帕 (2014-07-04) (圖)
雙城記:以花入饌 (2014-07-04) (圖)
翠袖乾坤:埃納雷斯堡 (2014-07-04)
古今談:蘇亞雷斯咬人 獸性的返祖現象 (2014-07-04)
方寸不亂:懷念黎於群 (2014-07-04)
演藝蝶影:渾然天成的獨腳戲 (2014-07-04)
此山中:常在心間夏灣拿 (2014-07-04)
百家廊:廈門的風 (2014-07-03) (圖)
琴台客聚:資料搜集,必不可少 (2014-07-03)
翠袖乾坤:更新是個大陷阱 (2014-07-03)
海闊天空:露天博物館 (2014-07-03)
七嘴八舌:誰來喚醒政客的良知 (2014-07-03)
隨想國:吃零食 (2014-07-03)
獨家風景:欲哭無淚的痛 (2014-07-03)
百家廊:廣德寺裡識有圓 (2014-07-02) (圖)
琴台客聚:走近百年老餅店老元香 (2014-07-02) (圖)
翠袖乾坤:爸爸帶著星二代去名利場 (2014-07-02)
天言知玄:半點不由人 (2014-07-02)
生活語絲:憶回歸之日 (2014-07-02)
隨想國:吃麵 (2014-07-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