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粗茶淡飯,以儉養生。 網上圖片
文:戴永夏
當今之世,浪費已然成風。尤其舌尖上的浪費,更是「碩果」驚人。據統計,中國人每年浪費在餐桌上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隨意扔掉的食物,夠2億多人吃一年!如此暴殄天物,真是上負蒼天,又愧對祖宗--須知我們的祖宗,一向崇尚節儉!
古人的節儉之風體現在各個方面,而舌尖上的節儉尤為突出。這方面,普通百姓自不待言,多數士大夫也以儉為美。特別在餐飲文化比較發達的宋代,許多名士大家都以儉樸引領時尚,成為後世的楷模。
蘇軾:粟飯藜羹常養生
蘇軾是宋代的大文學家。他既做過高官,也多次被貶。但不管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他都過着比較儉樸的生活。
北宋元豐三年(1080),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相當於縣武裝部副部長),一家人的吃用只靠他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為此,他絞盡腦汁,精打細算:每月初一這天他便從積蓄中取4500錢等分為30串,掛在屋樑上,每天用畫叉挑下一串來做飯錢,這樣每天的用度不得超過150錢,剩下的就放進一個大竹筒裡,用來招待客人。就是這樣儉樸度日,蘇軾依然過得有滋有味。
平時,他在生活上也嚴格要求自己,堅決反對大吃大喝。他曾寫過一篇《節飲食說》的小文,貼在自家牆上,讓家人監督執行。其文曰:
東坡居士自今以往,早晚飲食,不過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饌,則三之,可損不可增。有招我者,預以此告之。主人不從而過是,乃止。一曰安分以養福,二曰寬胃以養氣,三曰省費以養財......
他告訴家裡人,從今以後,我每頓飯只飲一杯酒,吃一個葷菜。若有貴客來訪,設盛宴招待,也不超過三個葷菜,而且只能少不能多。如果別人請我吃飯,也先告訴人家,不要超過這個標準。若人家不答應,就乾脆不去赴宴。他認為這樣做一可安分養福氣,二可寬胃養神氣,三曰省錢養財氣。一次,一位久別重逢的老友請他吃飯,他囑咐朋友千萬不可大操大辦。幾天後,他應約去老友家赴宴時,見酒席異常豐盛,便婉言謝絕入席,拂袖大步而去。他走後,老友感慨說:「當年東坡遭難時,生活很節儉。沒想到如今身居高位,依舊本色不變。」
蘇軾還提倡蔬食養生的理論,並身體力行之。他在各地做官,都常去挖野菜吃。他在《宋喬全寄賀君》一詩中寫道:「狂吟醉舞知無益,粟飯藜羹問養神」,以自己的經驗勸別人不要醉生夢死,而要粗茶淡飯養生。他還在《菜羹賦並敘》中寫道:「東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稱家之有無。水陸之味,貧不能致,煮蔓菁、蘆菔、苦薺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醬,而有自然之味。蓋易具而可常享。」通過這段真實生活記錄,表達了他甘於粗菜淡飯、以儉養生的思想。
司馬光:「隨家所有自可樂」
作為一名政治家,司馬光似乎比蘇軾更加成熟、老練,官也做得更大。但在生活節儉上,二人卻如出一轍。
司馬光在宋哲宗當政時,就已擢升為宰相。這以前,他曾辭掉官職,在洛陽居住十五年,專門編寫《資治通鑒》。在洛陽期間,他同文彥博、范純仁等後來都身居相位的同道,相約組成「真率會」,每日往來,不過脫粟一飯、清酒數行。
相互唱和,亦以儉樸為榮。文彥博有詩曰:「啜菽盡甘顏子陋,食鮮不愧范郎貧。」范純仁和之曰:「盍簪既屢宜從簡,為具雖疏不愧貧。」司馬光又和道:「隨家所有自可樂,為具更微誰笑貧?」寥寥數句,充分表達了他們興儉救弊的大志。
司馬光居家講學。也是力行節儉,不求奢靡。「公每五日作一暖講,一杯、一飯、一麵、一肉、一菜而已。」(《懶真子》卷第十)這就是他講學接受的招待。他回故鄉山西夏縣祭掃祖墳時,父老鄉親前來迎候獻禮,用瓦盆盛粟米飯,瓦罐盛菜羹。他「享之如太牢」,覺得味道勝過魚肉。
司馬光如此儉樸,在很大程度上受之於家教。他曾回憶說,數十年前,他的任群牧判官的父親司馬池每次招待同僚或朋友,酒都是從市場上買的普通酒,下酒菜只有肉醬、乾肉、菜羹等幾樣,水果是梨、棗、柿等常見果品,而餐具也只是普通的瓷器、漆器,無金無銀。他說當時的士大夫差不多都是這樣,人們請客吃飯,更多地注重禮和情,所以酒飯雖簡單,卻「人不相非」,「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主客雙方都沒有負擔,情深意長。
陸游:「從來簡儉是家風」
陸游是宋代著名的愛國詩人。在文學上,他與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齊名,並稱「宋代四大詩人」;在仕途上,他始終堅持抗金,屢遭當權派打擊,遭遇比較坎坷;而在生活上,他力戒豪奢,一直以節儉為榮。
陸游對飲食講求「粗足」,力求清淡。他主張多吃蔬菜,如白菜、芥菜、芹菜、香蕇、竹筍、枸杞葉、菰、茄子、薺菜等,都是他喜愛和常食的蔬菜,而葷菜少之又少。他說,之所以這樣節約,不只是為了省錢:「不為休官須惜費」;這還是一種良好的家風:「從來簡儉是家風」。更何況,「鄰家稗飯亦常無」,自己吃粗茶淡飯,心中更坦然一些:「但使胸中無愧怍,一餐美敵紫駝峰」。
陸游不但自己生活儉樸,還要把這種儉樸家風傳之後世。他在《放翁家訓》中這樣告誡子孫:
上古教民食禽獸,不惟去民害,亦是五穀未如今之多,故以補糧食所不及耳。若窮口腹之慾,每食必丹刀幾,殘餘之物,猶足飽數人,方盛暑時,未及下箸,多已腐臭,吾甚傷之。今欲除羊彘雞鵝之類,人畜以食者,姑以供庖,其餘川泳雲飛之物,一切禁斷,庶幾少安吾心。凡飲食但當取飽,若稍令精潔,以奉賓燕,猶之可也。彼多珍異誇眩世俗者,此童心兒態,切不可為其所移,戒之戒之!
陸游要求子孫不要吃野生動物,飲食只求飽,不求奢。他將驕奢淫逸視作低俗的小兒心態,很看不起。他讓後代子孫務必引以為戒,不為所動,將節儉家風世世代代傳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