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鏡海魂》編劇、澳門本土女作家穆欣欣。
俠士豪情、兒女情長、慷慨就義、蕩氣迴腸……一段澳門百年傳奇,近日以國粹京劇的形式搬上舞台。「寫一個讓人記住澳門的故事」一直是澳門本土女作家穆欣欣的心願,此部由穆欣欣編劇,江蘇省京劇院與澳門基金會共同打造的新編歷史劇《鏡海魂》,首開澳門與內地深度合作之先河,向人們展開一幅南國小鎮澳門的滄桑歷史畫卷。■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張紫晨■圖:本報北京傳真
「鏡海」,泛指澳門半島與?仔之間的海面,幾百年來一直為澳門對外貿易的航道,是澳門的古地名。《鏡海魂》的故事,以十九世紀中,葡萄牙派來澳門的澳督亞馬勒被澳門義士沈志亮等刺殺的真實歷史事件為主線展開。
讓人記住澳門的故事
「很多人都覺得澳門是一個輕鬆休閒、類似於歐洲小鎮的地方,卻忽視了它擁有400年開埠的漫長歷史。」穆欣欣說,選擇這個壯烈的傳奇故事,就是為了讓人們了解澳門歷史滄桑厚重的另外一面。《鏡海魂》劇中的主人公澳門龍田村村民沈志亮,一開始只是個普通人,最大的心願就是自食其力,娶自己喜歡的姑娘,安穩地度過幸福的一生。然而,當時葡萄牙籍澳門總督亞馬勒為了在澳門擴張己國勢力、佔據地盤,修馬道、搶民田、平祖墳、拆房屋……激起民憤,為保護家園,以沈志亮和龍田七兄弟為首的村民們,在與葡兵的激烈衝突中,刺殺了亞馬勒,但沈志亮最終卻被昏庸的清政府處死。
這段發生於165年前澳門民眾抗擊外國侵略者的真實故事,在澳門幾乎家喻戶曉,但隨?歷史的久遠,逐漸被年輕人淡忘。而在穆欣欣看來,1849年是一個在澳門和葡萄牙歷史上留下深刻烙印的年代。在澳門與珠海陸路連接口的關閘上,至今仍刻?兩個日期,1849年8月22日沈志亮刺殺亞馬勒,三日後1849年8月25日葡國攻佔炮台並威逼清政府交出沈志亮,當時葡國將此作為標誌性勝利日期刻下,永遠地留下了歷史的烙印。1849年正是澳門的轉折年,此後澳門開始殖民化。
穆欣欣說,《鏡海魂》描述了一個百年前普通中國人的「中國夢」,「在國家積弱難返、列強侵略的時候,即使是自食其力安度平生這樣的簡單夢想,也是無法實現的奢望」。
以京劇形式展歷史之魂
出生戲劇之家、南京大學戲劇專業畢業的穆欣欣愛戲成癡,以京劇形式展現澳門傳奇故事,在外界看來總是有些新奇。穆欣欣卻覺得很順理成章,「京劇恰恰與故事的靈魂相吻合」。在她看來,沈志亮的故事慷慨悲壯,惟有京劇的輝煌大氣,方可表現這份歷史的沉重滄桑感。
京劇作為有?200多年歷史的中國國粹,當下創新潮湧,亦有與傳統漸行漸遠之憂。穆欣欣希望《鏡海魂》呈現一齣「真正的傳統京劇」,「回歸京劇的本體,以演員的唱、念、做、打講故事」,這也圓她本人一個夢想。
沈志亮的扮演者田磊是梅花獎得主,穆欣欣形容田磊「文武雙全,一把好嗓子,既有老生的蒼涼韻味,又透?甜味,高低自如,聲情並茂」。而主人公沈志亮面臨生死抉擇的危急時刻,他的戀人、母親等五人分別扮演老生、青衣、老旦、花臉、小生等角色,「用傳統京劇唱腔糅以五重唱的方式表演,新穎、好聽,別致,開京劇之先河」。
觀《鏡海魂》,「龍」可謂是貫穿全劇之魂。穆欣欣認為,將極富中國傳統元素──「龍」的符號放在劇中,以國粹京劇表現澳門故事,是一個探索和嘗試。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澳門民俗「醉龍舞」也是全劇的亮點。穆欣欣說,醉龍是澳門一個文化符號。沈志亮和龍田七兄弟開場時「喜舞醉龍」,攔截亞馬勒葡兵時的「醉龍刀陣舞」,生死離別時的「悲舞醉龍」……表演者以扎實的京劇基本功來演出似醉非醉的「醉龍舞」,舞動的木龍,颯颯生風,把獨一無二的澳門風情融入劇情,成為牽引劇情發展、將劇情推向高潮的「靈魂」。
「沈志亮就是醉龍,醉龍就是沈志亮」。在《鏡海魂》導演翁國生看來,所有的主創人員都通過「醉龍舞」來挖掘激情。「百年以前,中國人在自己的領土上被欺辱得毫無尊嚴,只能以酒醉來麻痺自己、激發自己;當沈志亮要赴刑場的陽剛和淒美,通過『醉龍舞』表現得淋漓盡致。」
不僅如此,除了貫穿全劇主題的「醉龍舞」,舞台上的背景巨龍更與演員的「醉龍」互為呼應,繪有「潑墨渲染畫法雲紋」的巨幅畫幕,配合紗幕背後隱藏的立體「硬景巨龍」,採取中國畫「神龍見首見尾不見身」的寫意留白理念,依靠燈光的投射、處理,忽隱忽現地顯現出「千年巨龍」的各種形態。
此外,劇中還糅合廣東童謠、西方教堂音樂等多種元素,深具地域特色的廣東童謠《??轉》作為副主題歌,將男女主人公的生死相戀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而西方教堂音樂則深化澳門社會華洋雜處的特點。
江蘇省京劇院院長王群形容《鏡海魂》是「以傳統程式為骨,以地域文化為肌,以創新元素為脂粉」,作為第一個根據澳門本土故事打造的京劇,無疑這部戲劇對澳門戲劇的發展具有特殊的意義。
從創作到公演耗時2年多的《鏡海魂》,早前在南京紫金大劇院首次公演。為慶賀澳門回歸十五周年,此劇明年1月還將在澳門正式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