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赤琰 前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系主任
在MH17事件上,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眼見美國白宮與國務院一眾大員紛紛發難,未調查便作出結論的舉止,便讓人發覺事態非常複雜。不管是誰幹下這罪行,已有人在利用這事件,為自己操縱烏克蘭內亂加緊作出「正義」形象的政治化妝。那邊廂的俄羅斯也不慌不忙,沉着應對,一邊撇清事件與己無關,一邊也拿出自己對事件所得到的訊息,指MH17事件為烏克蘭政府所為,還列舉疑點說事發前曾有烏克蘭政府的軍機飛近馬航,事後不過1分鐘,馬航便被擊落了。
美俄雙方頻密指摘的同時,一個很明顯的事實卻擺在聯合國面前,美國一口咬定是俄羅斯提供飛彈給烏克蘭分離勢力的民兵,並引用烏克蘭政府的說法,咬定飛彈是民兵發射,並因此展開輿論攻勢,發動聯合國支持北約全面制裁俄羅斯,而俄羅斯的外交主調卻堅持由一個中立的國際調查庭進行調查,有了真相調查出來後,再作處理。為了跟美國扯平外交戰,普京也在第一時間提醒美國不要只知道責怪烏克蘭民兵,根據國際法,誰擁有領空權,誰便要對事件負責,言下之意,即便是民兵幹的,主權國家的政府有責任要保證外國的人和財產在其領土領海領空的安全,如果保證不了,便應通知各國不要進入其國境。烏克蘭事發前沒這麼做,已失責在先,責無旁貸。
認清形勢排除歧路
比對美俄對事件的反應,美方在調查前便斷然下結論,表現出一派強詞奪理的態度,不是空難一般的國際做法,反而是普京在聯合國力主由一個中立的國際調查庭去調查,並力言不要將事件政治化,這持態是很合國際規格的。
面對由美國為首的西方輿論鋪天蓋地撻伐俄羅斯與其支持的民兵,納吉布領導的政府能夠坐懷不亂,沉着應對,不為輿論誤導,認清國際形勢,不為所亂,在第一時間相信普京在這事件上,可以幫忙處理不少善後的事。例如說服民兵在調查工作上充分合作,不要阻攔馬來西亞政府派出的人員進入災區了解情況、在清理罹難者的工作上接受國際人員配合完善其事、找到「黑盒」後要完整地交到馬來西亞政府人員手上、要照顧到馬來西亞代表團人員的安全,等等。所有總理提出的要求,普京都一一做到了。
這樣的外交溝通成果,真是難能可貴:
第一,對於美國來說,他們可以漫天指摘,不管着不着邊際,其政治目的不外是將這事件當成是外交戰的好機會。如果馬來西亞跟美國也瞎扯一番,不但於事無補,反而先受其害,因為在沒調查前妄下定論,還將俄羅斯和烏克蘭民兵當成罪人來撻伐,一旦激怒了對方,接下來的麻煩可大了,只要民兵不合作,其他調查工作和罹難善後等等,一律寸步難行。
避捲漩渦促進和平
第二,在複雜的烏克蘭局勢中,馬來西亞萬一不小心,被一方利用來打擊另一方,便會將自己捲入烏克蘭的政治漩渦,後患無窮。MH17事件已很不幸,捲入烏克蘭的美俄政治鬥爭,禍害更大,那時真是禍不單行。
烏克蘭所以搞成今天的內亂,完全是外國勢力介入所使然。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趁蘇聯解體而成功把烏克蘭從親蘇變天為親美。但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政治加盟關係千絲萬縷,要加以分解錯綜複雜。外界關注,北約隨時有可能借着今次的MH17事件發動制裁俄羅斯,從政軍經濟雙管齊下,屆時烏克蘭政局已不是內亂那麼簡單,而是擔心第三次世界大戰會首先在歐洲打響。就在這個世界大戰的骨節上,馬來西亞政府及時將MH17事件取得普京的合作,從而減少事件無限被人政治化,更因此讓聯合國有機會從中介入調查,將事件循國際法的渠道尋求安全落幕,化解被政治利用的危機。這樣做看似簡單,但其對國際和平的貢獻,卻善莫大焉。
第三,MH17事件,如果處理不好,例如不小心而落入人家的政治是非,不但會觸發歐戰,也會觸發太平洋的戰事。正如南中國海島嶼主權之爭,菲律賓與越南急着投向美日一邊向中國施壓,不但於事無補,反而釀成東盟內部出現分歧,惡化南中國海的軍事對峙。反觀馬來西亞政府在處理這事的過程中,先是小心不捲入美國對華的軍事圍堵部署,避免加入菲越聯手對中國施壓,同時也保持和中國低調協商南海主權問題。這樣的處理辦法,已贏得中國的信任,不但南海島嶼之爭不影響馬來西亞在南海島嶼的現存開發工作,經貿與投資關係也都有增無減,其他方面的合作交流如文化和教育也都很順利。也因馬來西亞不受第三者影響而堅持中立政策去對待中美的糾葛,從而維持住東盟的團結。同樣,這次的MH17能善用聯合國組織進行客觀中立的調查,突出國際法的公平正義,從而排除事件被利用,為他人消災,也為自己自求多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