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修 全國政協委員
「保普選 反佔中」大聯盟發起的「保和平 保普選 反暴力 反佔中」簽名活動,至今累計簽名已逾百萬,市民反應熱烈。大聯盟的成立為社會各界的聲音提供寬廣的平台,透過媒體發聲,深入人心,取得社會大多數人的認同和共鳴。大聯盟的成立,有效地團結廣泛愛國愛港人士,凝聚了愛國愛港的社會力量,形成了有力的統一戰線,有效捍衛香港的法治精神和核心價值,為香港的民主政改發展和繁榮穩定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
在如今社會就政改問題爭論不休的時刻,大聯盟的出現有其重要意義,它集合了社會大眾的觀點和立場。縱觀目前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意見,可以歸納為四大方面:
市民期望如期依法實現普選
一是期望香港如期實現普選,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的民主權利得到保障。
2017年香港普選行政長官,將是香港選舉歷史上最多選民參與的活動。公民的投票權一直以來被視為民主選舉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香港處在普選進程的關鍵時刻,真心期待落實普選的人士,會以最有效和平的方式,依照法律及相關安排,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地實現普選之路。政改諮詢期間,社會上大部分人表達了如期實現普選的意願,反「佔中」大聯盟簽名活動現已有逾百萬人簽署,反映了民意所歸。只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人,才會以諸多理由製造對立,阻礙普選進程。緊張對峙的社會氣氛,只會讓那些嚷着「普選」口號而謀個人私利的人,有更多的理由唱反調,使普選原地踏步。
防止外國勢力插手香港事務
二是普選按照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的決定進行,避免與中央政府對着幹的僵局出現,也防止外國勢力藉口插手香港事務,阻礙香港普選順利進行。
大聯盟所收集到的民意顯示,依法推進普選才是正道,才是實現普選的有效手段。所謂依法就是在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決定的框架內實現。在強調和尊重法治的社會,這本來就不會引起爭議。但社會上極少數人則不以為然,他們認為香港的普選不需要按照固有的法律,主觀武斷地鼓吹所謂「國際標準」和「公民提名」。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和英國沒有哪一任總統或首相,是經過「公民提名」產生的,那又怎會有什麼真正的「國際標準」呢?而且西方民主國家的總統或總理選舉也不全是經過普選,而是由任命產生的。符合「國際標準」的選舉,充其量不過是個幌子罷了。反「佔中」的簽名結果顯示,香港大多數人並沒有被這個幌子欺騙,他們並沒有被「國際標準」和「公民提名」蒙蔽了眼睛,他們選擇更為務實和符合香港現狀的普選,按照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循序漸進,如期實現。
「佔中」破壞法治阻礙普選
三是實現普選須理性務實,通過協商溝通縮小政治分歧,而不是以「公民抗命」取代和平協商,或者發動如「佔中」等極端行動破壞普選,破壞香港的法治根基。
如果極端的「佔中」爆發,香港很有可能由此陷入長期的動亂紛爭。香港地少人多,人口密集,七百萬人一直維持穩定平和的社會環境,為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香港人以勤勞、謙和、專業、守禮著稱,「獅子山下」拚搏精神是香港引以為傲的價值觀所在。
回歸以後,社會紛爭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但大多是通過和平的遊行示威方式表達訴求。類似「佔中」的大規模違法行動從未出現。回歸之後,香港經濟發展逐年增長,與內地聯繫日益緊密,社會保持繁榮穩定,港人的就業情況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享有更高程度的民主權利,言論、集會自由得到保障。但整個社會的氛圍卻演變得越發緊張,越來越缺乏理性和包容,原因主要歸結於少數極端分子通過輿論興風作浪,煽動一部分人採用暴力抗爭方式,同時勾結外國勢力,與香港特區政府對抗,挑戰中央政府權威,誓要拚個你死我活、魚死網破。歸根結底,少數派是「掛羊頭賣狗肉」,通過暗中配合外國勢力,針對中央政府,搞亂香港,拖垮特區政府而後快。
簽名活動代表主流積極正能量
四是大聯盟通過「保和平 保普選 反暴力 反佔中」簽名活動表達的立場,與中央政府對目前社會政改問題的基本立場是一致的。
來自民間社會的大聯盟代表廣泛,集中了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界別、不同黨派人士的聲音,是代表積極的、向上的、健康的正能量。普選必須依法行事,普選方案的法律依據,不是所謂「國際標準」,只有按照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才能使普選循序漸進,最終能夠實現。而提名委員會則是行政長官候選人的唯一合法提名機構。激進派一直提倡的「公民提名」和「政黨提名」,不符合香港實情。行政長官必須愛國愛港,也是站在香港切身利益與國家主權安全的全盤考慮上的基本要求,是作為香港最高執政官必不可少的條件。企圖通過「佔中」等暴力違法行動挑戰法治精神,阻礙普選進程,危害香港的任何陰謀,也都是不會也不可能實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