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肥黎狂派350萬谷「公投」


與助手電郵揭策劃細節 指「佔中」三搞手「無能書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台峙正)在「佔中三人組」之一的戴耀廷早前揚言,「認知中沒有收過」壹傳媒集團黎智英(肥佬黎)的「肥水」後,昨日自稱「壹傳媒股民」的人士再爆料,公開多個相信是壹傳媒集團的電郵,當中顯示「禍港四人幫」之首的黎智英,明目張膽以壹傳媒集團為主力,在6月狂派約350萬元鉅款,支持所謂「佔中公投」。黎智英又在發予壹傳媒高層的電郵中,批評「佔中」3名主事者戴耀廷、陳健民及朱耀明是「書生做事」,空有理念,但欠缺謀略及行動的組織和步驟,「唔幫唔得」。

在「壹傳媒股民」昨日向傳媒發放的過百個電郵中,其中一個資料夾為「有關佔中」的電郵。其中最新的一組於今年7月17日上午發送的電郵,是由周達權(譯音,相信是壹傳媒副財務總裁)發出。他以壹傳媒的電郵發送予老闆肥佬黎以及附送予丁家裕(譯音,相信是集團營運總裁及財務總裁)。內容提到,黎智英要「特別關注」兩筆十分鉅額的款項,其中一項是日本的藝術品,另一個項目名為「June Special Project」(六月的特別項目),金額高達1,275萬元。

助手講鉅額捐款用途

在同日晚上,另一個由肥佬黎的前中情局助手Mark Simon回覆黎的電郵,因為老闆肥佬黎似乎忘記了什麼是「Special Project」。Mark Simon指出,有關項目包括兩個細項,分別是6月的年度捐款,包括相信是民主黨、公民黨兩大反對派政黨,以及其餘兩個組織,合計約950萬元。

至於另一個最重要的,就是他早前曾向黎簡介過金額約為300萬元至350萬元,是關於「6.22 referendum / pop vote」(6.22公投、民間全民投票)。Mark Simon再進一步指出,此項包括廣告、宣傳佈板等。

葉一堅倡悲情博同情

另外,其餘有關壹傳媒參與「佔中」的電郵,亦包括一條相信是台灣壹動畫(動新聞)協助「佔中」製作短片的內容,其中相信是壹傳媒執董之一的葉一堅向老闆建議,認為包括老闆及集團都不應幫助「佔中」,原因包括形象上,「佔中三人組」無權無勢,有老闆這個猛人協助有反效果;亦擔心事情會因為黎的背景而複雜化;又相信短片製作粗糙欠專業更能乞人同情心。他最終獻計:「悲情,在此階段時需要的。」

不過,黎智英卻以「知道,但不認同」回覆。他更認為「佔中三人組」沒有他的幫助會不能成事,批評這3人是「書生做事」,空有理念,但欠缺謀略及行動的組織和步驟,「唔幫唔得。」最後葉一堅只能以「加油!」及「今舖博盡了!」附和。

低調掩飾「金主」角色

其餘電郵亦反映肥佬黎等人一直有與包括「禍港四人幫」之一的李柱銘、「佔中三人組」之一的朱耀明牧師、香港2020的研究總監李永達,以及在台灣的施明德等來往。由此可見,這個意圖禍港、引發港人群起批評的「佔中」計劃,令人懷疑是由黎智英精心安排,以「總金主」的身份連合不同人物、組織一起推動,並暗中將「總司令」兼「總財主」的角色低調化,目的就是唯恐香港不亂。

然而,「佔中三人組」之一的戴耀廷在7月29日被問及「佔中」有否收過黎智英或Mark Simon的捐款時,戴耀廷卻回答「在我認知內是沒有」,但收過不少署名「無名氏」的捐款。而昨日的檔案亦顯示黎智英曾指示Mark Simon故意以「無名氏」名義向其他機構捐款。

陳健民仍死撐無收錢

在昨日爆出相關電郵後,另一名「佔中」主事者陳健民亦仍然堅拒承認,他回覆本報記者稱:「沒有收過這筆捐款。相信是黎先生支持『全民投票』自己做文宣的費用,請向他求證。當時各團體和政黨都自行製作宣傳品宣傳全民投票。我看見到當時有些廣告和宣傳品並無署名,不排除是一些熱心的個人出資製作,而和平佔中並不知詳情。」

相關新聞
密件再證 毛涂陳「分肥」難抵賴 (圖)
踢爆反對派謊言電郵內容 (圖)
特稿:毛黎交往密 謊稱不熟悉
網民促「民主惡棍」下台
毛孟靜收夫捐50萬時間琣X (圖)
肥黎狂派350萬谷「公投」
各界:港人應看清反對派合謀亂港 (圖)
《蘋果》總編批議員出賣「金主」
「黑金」電郵內容 (圖)
大遊行「築」願和平普選 (圖)
「8•17」大遊行兼獻花#
首創「急步區」免「塞人」 (圖)
拒利誘「造數」 趕絕抹黑
新民黨籲遊行反「佔中」 (圖)
港繁榮穩定永遠排首位 (圖)
25新界青團聯署加入大聯盟 (圖)
周融駁《蘋果》抹黑:不會參加區選立選 (圖)
范太:「佔中」不可改變中央立場 (圖)
「十三學者方案」推改良版 倡沿用四界別 (圖)
教區籲各界商政改不忘民生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