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人才培育:嘆港生「醒卻懶」 盼改革課程「升呢」


放大圖片

再生能源的太陽能的開發,涉及物理及電腦訊息等多個領域的知識和專才的配合,其中工程學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國際電子工程權威汪正平指,香港的工程學發展面臨嚴峻挑戰,除了資源外,人才培訓亦是一個重要的議題,他以中大為例,指港生優點是聰明卻懶散,加上學習時數較短及內容未夠深入,相比美國工程出身的學生有一段距離,必須改革提升學生質素,以促進業界的發展。

港生產線北移 礙電子業發展

旅美40多年,汪正平4年前回流成長地的香港擔任中大工程學院院長,今年初他再獲頒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銜,對工程教育有獨到見解。他表示,香港工程發展面對人才和資源挑戰,以電子工業為例,與同屬「亞洲四小龍」的韓國、新加坡和台灣相比,近20年香港情況明顯最差,原因是本地電子工業生產線北移內地,且政府投入資源不足,窒礙發展。

後排打機聊天 課時較美校少25%

在人才培育方面,汪正平指,香港學生聰明但懶散。他指自己平日在中大觀課時便發現,一般只有前排學生用功,後排學生多「古靈精怪」地聊天、打機或者打短訊,希望「要給學生知道,不是入來坐就可以畢業,(學院)會踢人(出校)」。他以香港與美國同樣的四年制大學工程專業相比指,香港上課時間平均較美國少達四分一,「別人每堂50分鐘,我們45分鐘,少了10%;別人上15周課我們13周,又少約15%;別人教得快和深,我們甚至較10年至15年前教慢了,教的內容也減少。」

為扭轉劣勢,汪正平從改革中大工程學院入手,在原本收生500人外的自資課程部分增加10%收生,「填補」因追不上進度、無興趣讀工程學生的流失,藉此提高學生平均質素。另外,學院又增加學科內容,擴闊學生的知識層面,冀長遠可拉近與外國的距離。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晉研

相關新聞
4港校60科學家 掀太陽能革命 (2014-08-06) (圖)
轉光為電:開發CIGS材料 光電轉化加速 (2014-08-06) (圖)
電案爭議:工程學權威贊同「天然氣」方案 (2014-08-06) (圖)
人才培育:嘆港生「醒卻懶」 盼改革課程「升呢」 (2014-08-06) (圖)
南丫南發展難? (2014-08-04) (圖)
活化石礦場 住屋旅遊集一身 (2014-08-04) (圖)
原村民外來人 挺發展石礦場 (2014-08-04) (圖)
環團聲言反對到底 (2014-08-04) (圖)
前南丫石礦場規劃方案 (2014-08-04)
河南博物館 重現古墓瑰寶 (2014-08-02) (圖)
一座墓葬 一段變革 (2014-08-02) (圖)
鎮館之寶:卜千秋夫婦升仙圖 (2014-08-02) (圖)
話你知:死葬北邙 (2014-08-02) (圖)
洛陽古墓博物館位置圖 (2014-08-02) (圖)
解構京津冀一體化改革通經脈篇三之三 (2014-08-01) (圖)
創新財稅制 解GDP緊箍咒 (2014-08-01) (圖)
設權威機構 掌區域調控 (2014-08-01) (圖)
產業市場化 減行政干預 (2014-08-01)
近期京津冀一體化新舉措 (2014-08-01)
京津冀一體化三步走 (2014-08-0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