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仲騰表示,為回應公眾關注,當局額外提出4項措施保育。鮑旻珊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鮑旻珊)機場第三跑道環評報告早前完成公眾諮詢,環境諮詢委員會昨日舉行首次公開會議審議環評報告,主要集中討論工程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有委員質疑海岸公園的真正成效,並要求機管局提供量化數據,證明保育海豚方案可行。機管局則強調,根據以往經驗,工程完成後,再設立保育區及海岸公園,已經離開的海豚會重返棲息地。當局又額外提出多項措施,以回應公眾訴求。
委員盼有量化數據證可行
環境諮詢委員會環境影響評估小組昨日起,分3天審議機管局提交的第三跑道環評報告,首日討論「三跑」工程對生態及漁業的影響。會議上,多名委員關注工程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質疑環評報告建議在2023年,即工程完結後,才興建一個新的海岸公園,補償工程的影響,是否真正有成效,及有多少成效。他們多次要求機管局提供量化數據,證明保育方案可行。
另有成員擔心,環評報告中指,跑道工程完成後,機管局才會興建海岸公園作出補償,但屆時附近水質或已變差,難以吸引白海豚游回棲息地。另外,興建海岸公園後,難以證明已經離開香港水域的白海豚日後會重返。委員會成員譚鳳儀指,「正如你搬家到新界某地方後,會否搬回灣仔?」
高速船改航道 避海豚棲息地
機場管理局回應指,根據外國及興建港珠澳大橋的經驗,工程完成後,設立保育區及劃定全港歷來最大、達2,400公頃的海岸公園後,原本已經離開的海豚會重返棲息地,而且數目會增加,相信公園有助保護白海豚。當局又建議,來往機場的高速船於施工期間減速及改變航道,避開白海豚棲息地。
額外4措施保護白海豚
機管局建築工程環保事務總經理李仲騰表示,為回應公眾關注,額外提出4項措施,一旦環評報告獲得通過就會實行,包括在2023年設立海岸公園前,把海天客運碼頭的快船交通量由預測於2021年的115架次及於2030年的130架次,限制於現時年均每日交通量99架次;為大嶼山西南面水域制定中華白海豚或海洋生態保育管理計劃;進行有關夜間中華白海豚在香港其他水域活動情況的研究,以及進行及支援有關在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保育策略的研究。
委員會餘下兩天的討論範圍,包括工程對水質、廢棄物管理、人及景觀的影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