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賢達有兩個解釋,一個是宋代陸游《蟠龍瀑布》詩說的「古來賢達士,初亦願躬耕」。這裡的賢達士,是指那些賢明通達的人。而另一個解釋則是指有才德有名望的人。
社會賢達這四個字,是指在社會上既有名望又公認是有才德的人。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傳媒常常有這四個字的出現。到了二十一世紀,誰還有印象看到傳媒上使用這四個字的?相信沒有,因為有一天,我有位朋友問了幾個畢業於不同中學,如今讀了大學的大一學生,知不知道社會賢達是什麼意思,竟然全部搖頭,說這四個字壓根兒沒有見過。
很多名詞,學生不知道,我們常批評學生的中文水平差。但我相信,不知道社會賢達是什麼意思,不一定和中文水平差有關,而是傳媒和網媒根本就從未使用過這個詞語。原因自然是現代的社會裡,隨着這四個字的消失的,是社會賢達也消失了。
如今的世界,在社會上名氣大的人,數得出哪個人是才德兼備的? 沒有吧?那些最有名望的人,都不是因為有才有德而享有盛名,有的是一旦登上總統大位之後,那些見不得人的往事就會被挖出來,或者當選後暗地裡做的事會被狗仔隊挖掘出。至於那些議員們,有名的多數都是靠在議會鬧事而出名,哪會靠才德而讓人尊敬?而且現今的傳媒,名人的糗事會大刊特刊,名人做的才德之事,記者才懶得去理,最多是報道一下捐款多少,顯示那人的財多而已。
未曾看過社會賢達,也未曾在媒體上看過這四個字,也難怪社會賢達會在這個時代消失不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