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最近天災人禍頻生,多宗空難、伊波拉病毒、高雄氣爆、昆山工廠爆炸、雲南地震,事件死傷無數。逝者已矣,遺屬如何去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誰人去安慰這些悲苦的心靈?還是要孤獨地面對?最近參加了一個醫院開辦的哀傷輔導班,對驟失至親者的服務感到十分重要,但大部分國家地區在這方面都不足夠,政府和教育當局實在須正視這方面的需要和培訓。
以日常生活為例,在我們的社會,每天都有人自殺,遭受交通、工業或不同的意外,急病逝世等等,遺留下的父母妻兒親人頓失所倚,短時間內很難接受事實,沒好好的疏導會在心靈上留下重創。一位在醫院急症室負責哀傷輔導的朋友說:「一個年輕人在車禍中喪生,他母親到來,抱屍狂叫『他沒死,他沒死,只是睡着了,他會醒的!』然後坐在地上一時儍笑,一時痛哭,情景令人心酸,可見這打擊大得她無法承受得了。」
這朋友與其他的醫院職員和義工負責在這樣的情況下安慰傷痛的遺屬,這時他們不會說話太多,大都拍拍家屬的肩膊、握着他們的手或摟着他們、聽他們說話、表示明白他們的傷痛,讓家屬知道有人與他們在一起,陪自己面對這悲苦時刻。哀傷輔導員在往後的日子會打電話跟進遺屬的情緒和生活需要。
從新聞看到昭通地震的災民,瞬間一家七口沒了五人,留下老母親抱着孫兒的衣物坐在頹垣敗瓦上嚎啕大哭,一個地區多少哀傷的心,除了救災,這些流着血的心其實也需要醫療。
香港有個組織名為「災後心理輔導協會」,派員到世界各地災區進行「情緒和心理救援」,成員的愛心受人敬佩。這類的輔導需求只會越來越多,各大學有需要增加這類的課程和培訓,政府須增加這類職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