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東影:民族電影的搖籃和基地


放大圖片

■《開國大典》劇照

東影人在生產設備極其簡陋、生活條件非常艱苦的條件下白手起家,進行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開創了人民電影的「七個第一」,即第一部多輯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第一部動畫片《甕中捉鱉》、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第一部長故事片《橋》、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為新中國電影事業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優秀電影人才,被譽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1949年,當時的東影廠長袁牧之讓東影導演袁乃晨找到了蘇聯人,合作生產譯製片。當時蘇聯負責影片輸出的是總經理聶斯庫伯,雙方簽訂了合同,將華語對白片交給東影譯製。譯製第一部影片《普通一兵》時,東影先請東北書店的徐立群翻譯劇本,當時沒有考慮錄音的要求,因此台詞錄出來的時候和影片的原詞相差太多,口型不吻合,語氣和感情也不對。後來由導演袁乃晨和翻譯劉遲、孟廣鈞三個人重新翻譯:孟廣鈞先把俄文原意翻譯過來,並數出俄語音節,把當中對不起來的音節,用虛字添上。然後由劉遲喊號,孟廣鈞讀英文原詞,袁乃晨讀譯文台詞,根據所差的時間再增減虛字,最後由劉遲記下確定的譯文。他們就這樣創造了對口型的方法,翻譯這部影片的台詞三人共用了六天時間。像片中的蘇軍發起衝鋒時一般都高喊烏拉,在俄語中是萬歲的意思,但烏拉與萬歲在漢語口型中卻對不上。袁乃晨最終採用中國的習慣,高喊衝啊。不但意思是對的,口型也吻合。袁乃晨如今90多歲了,老當益壯,還在不斷地獲得各種電影獎項。東影為新中國的電影藝術輸送了大批的電影專業人才。袁牧之,1949年2月14日奉調北平,籌建全國電影領導機構,後來成為新中國首任中央電影局局長。 陳波兒,1949年10月調至中央電影局任藝術處處長,1950年7月創建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也就是後來的北京電影學院。

相關新聞
長影博物館 時光中流過的民族表情 (2014-08-19) (圖)
短命的「滿映」 侵略的罪證 (2014-08-19) (圖)
東影:民族電影的搖籃和基地 (2014-08-19) (圖)
長影:民族文化元素定格 (2014-08-19) (圖)
如夢幻泡影 音樂中的「空」世界 (2014-08-15) (圖)
香港現代舞在北京 (2014-08-15) (圖)
新版《雲南映像》羊城上演 楊麗萍:讓新人挑起大樑 (2014-08-15) (圖)
司徒乃鍾:闊別25載再畫香港意正濃 (2014-08-12) (圖)
畫作一 :《大坑虎豹別墅清拆在即》 (2014-08-12) (圖)
畫作二:《新界西貢圮屋蝶來圖》 (2014-08-12) (圖)
畫作三:《大足歸來系列之(一)滅妖》 (2014-08-12) (圖)
赴港演出個人藝術專場 歐凱明:「人不磨戲,戲不魔人。」 (2014-08-08) (圖)
「盛女」為幸福而戰 楊天經為記台詞緊張 (2014-08-08) (圖)
仲夏夜之夢:港樂第四十個樂季完結篇 (2014-08-08)
8月視藝展覽 精挑細選 (2014-08-05) (圖)
藝訊:蔡國強將在上海辦大型個展《九級浪》 (2014-08-05) (圖)
藝訊:賞藝術家筆下的澳門風采 (2014-08-05) (圖)
從王者霸氣到巨星隕落 -回憶馬捷爾 (2014-08-01) (圖)
《三個高女人》檢視母親一生 (2014-08-01) (圖)
推動藝術發展時,哪些關鍵詞最易被忽視? (2014-07-2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