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素顏出席的楊麗萍侃侃而談自己的創作與事業。
8月2、3日,楊麗萍攜新版《雲南映像》登陸廣州大劇院,這一次她選擇素顏出席小型媒體見面會,還是讓人為之一驚。自言「人要服老」的楊麗萍在接受採訪時,沒有了舞蹈藝術家不食人間煙火的模樣。聊起目前的事業,她有一個大家長式的憂慮和期待。聊到商業演出,她也坦言,200號人的劇團需要擺脫家長制的管理,引進專業人才來打點。如今,她的關注點更多的放在創作上,手頭正醞釀着音樂劇《五朵金花》的打造。
還能跳出10年前的民族感情
10年,4輪巡演。楊麗萍帶着原生態的《雲南映像》走過了中國內地48個城市,以及日本、美國、巴西、阿根廷和中國台灣、香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正在穗上演的版本是《雲南映像》第五輪的巡演。楊麗萍難掩欣喜地表示:「經過全新音響、燈光等現代技術的再打磨,成為新的《雲南映像》。」此次新版巡演,在楊麗萍看來,作品本身的「魂」沒變,「用歌舞的方式,把雲南少數民族對天地、自然的情感表現出來,不論是10年前還是10年後,都是一樣的。它不會因時間而改變,也不會因舞者而改變,由我來跳或是由新生代演員來跳,這種在祖先印跡中找到自己印跡的傳統,永遠不變。」
楊麗萍非常耐心地分享了新版《雲南映像》的創作,在保持了舊版的主體創作上,為了讓作品中所包羅的雲南彝族、佤族、藏族、哈尼族、傣族、納西族、白族等民族生活原型、民族宗教活動的盛世場景得以展現,楊麗萍和她的團隊將包括帕尼燈在內的600餘支燈所變化出的燈光效果,插秧鼓、象腳鼓、太陽鼓等68面鼓的鼓風鼓韻、民族村寨中收集的600餘套純手工民族織繡的服裝和繡花鞋,都搬上了舞台。
不同的是,舞台音響、燈光效果升級了。原來3聲道的音響,這次全換成了5.1環繞立體聲,還特別請了北京的混響師重新打造聲效,全新的聲光電強化了傳統的原始符號,舞台呈現效果肯定比過去要好。
粵港觀眾掏錢買票很積極
自2011年後,楊麗萍逐漸從《雲南映像》的舞台上隱身,轉向了幕後。「人要服老,新人一定會出來,挑起大樑。對任何一部經典來說,作品本身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哪個明星。就像《天鵝湖》,烏蘭諾娃跳也好,其他人跳也好,斗轉星移,表演者層出不窮,但絲毫不會削弱作品本身的力量。」
如今,楊麗萍把新版《雲南映像》放心交到了新一代演員手中,曾在「昆明駐場版」中替代楊麗萍角色的楊武,成了新版的女主演。10年前首演就活躍在舞台上的男領舞蝦嘎,仍然跳着。
「這批演員難能可貴的就是堅持,不放棄。不管時代怎麼變遷,體現生命最本質的一些東西,永遠不會過時,這恰恰是《雲南映像》最寶貴的氣質。」
在雲南大理的日子,楊麗萍近期正忙着和各方籌備蓋一座劇場,作為音樂劇《五朵金花》的駐場演出地。身為白族人,楊麗萍一直想要創作一部屬於白族的作品,電影《五朵金花》給了她啟發。
「我們白族人的音樂旋律感,甚至要比舞蹈更發達,《五朵金花》這個題材,實在是太適合做音樂劇了。」她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心願就是要把《五朵金花》做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音樂劇。
而另一邊,她也對如今的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存疑。「現在我們的原創音樂劇走入一個誤區,創作風格都偏向百老匯式,其實,中國民族音樂有很多特色可借鑒。」而談及多次來粵港演出的經歷以及收到的觀眾回饋,楊麗萍說,兩地演出場所等硬件設施這些毋須多言,最令她動容的是粵港兩地的觀眾都是非常願意掏錢買票看自己喜歡的演出,這樣的支持對於每一個演出團體都是最大的支持。而且不管自己是在廣州還是在香港演出,都會有觀眾一路追隨,還好粵港來往便利讓他們不會太辛勞。■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若璋 廣州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