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大佛的慈悲在布景上展露無遺,台上的表演亦功架十足。
「剛來內地的時候,當時的人吃飯用的還是糧票,坐飛機也需要單位開證明,但我就不用。」黃光城很自豪地說,經過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他自己就是很好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1997年,從北京到九龍的直通火車京九線開通,開行的第一趟車我就去乘坐了,而且從北京回香港時,我很幸運地買到了高級軟臥,車票號008,這種感覺非常美好。」在黃光城看來,京九線的開通,真正拉近了內地與香港的距離。
除了交通變化外,他認為內地這30年來最明顯的變化是消費結構的轉變。「以前領了工資先說伙食費,吃飯是放在第一位的。現在則是領了工資就考慮去參加培訓、旅遊等。」
但是,讓黃光城擔憂的是,近年來的個人遊在拉動香港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激化了一些矛盾。他說,有些人可能覺得香港現在人太多了,但他認為這是因為香港有優勢才吸引那麼多人去,「有矛盾才有發展,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兩地的隔閡會逐漸消除的。」
幸搭上改革開放列車
對於黃光城來說,他很慶幸自己搭上了改革開放這趟列車。雖然這些年他過得並非一帆風順,但他依然覺得,改革開放帶來的機會是不斷的。「人最難得的是機會,這30年就是不斷給人機會的30年。」■香港文匯報記者 金月展、實習記者 李藝佳 洛陽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