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考問六大層次之上
閱讀一卷,提問多變,有些同學一看到題目便不假思索地作答,無意揣測「題目想考我甚麼」,為做而做,往往難奪高分。欲摘星者,建議不僅琢磨作者心思,還要多站在設題者的角度,考究提問深度,掌握全局,回答自然得心應手。
基本上,題目設置不離六大層次,這是由語文教育學者祝新華教授所提出。今期先述首3種:
層次一:複述
認讀原文,抄錄詞句,指出事實。
例: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作者與父親重見時的家庭情況怎麼樣?
這種題目,只要抓緊兩三個關鍵詞句,如文中的「祖母死了」、「光景慘澹」,再用自己的文句重整,就能回應題目,但勿胡亂堆砌,即「大包圍」作答。如要求從原文「摘錄」詞句,則原封不動地抄寫,毋須重整,亦別用省略號省卻部分。
層次二:解釋
用自己的文句解釋詞句的表面意義。
例:《背影》首段的「禍不單行」有何意思?
只要掌握「禍不單行」的表層意義,用自己的話語寫出,如:「不幸的事一個接一個到來」,再從文中截取一些片段,如祖母過身、父親失業、靠變賣還債等,加以述說便可。
層次三:重整
梳理篇章結構及內容的關係。
例:《背影》第七段末句「倚欄望遠,頗有『我欲乘風歸去』之慨。」在結構上有何作用?
如問結構作用,牢記幾個作答字眼,已非常管用。若關於開首,作用多是「提綱挈領」、「概述內容」或「引起下文」。若關於段首、句末或中間一小段,多是「承上啟下」。若關於結尾,多是「首尾呼應」或「總結全文」。這例題是問中段末句,答案正是「承上啟下」,但注意要加以說明承接上文何事,開啟下文何事。
概括段篇的主要思想。
例:概述文中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及第四部分的內容大意。
概括大意時,應先掌握該部分的重心,找出一、兩個中心句;若無明顯的中心句,則找出幾個關鍵詞,並按照這種句式作重整:「通過記述/描寫/論說(視乎文體)__(某事例或景物)__,抒發/帶出__(某感受或道理)__。」
同學不妨多加咀嚼,下期續談另外3種考問層次。■文嘉俊 中文科5**狀元、現就讀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
■預告:「閱讀考問六大層次之下」將於下周三(9月10日)刊登。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