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賴秀芸的研究創新地揭示「恐懼」的神經科學特質。彭子文 攝
賴秀芸的研究創新地揭示「恐懼」的神經科學特質,她表示,項目屬於很基礎的神經元細胞研究,但未來如要應用,可能有助深入認識一些與「恐懼學習」的複雜精神問題,如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與精神分裂症。提及將來是否能像科幻作品般,找到能完全消除恐懼的方法,或藉以訓練出「敢死隊」,賴秀芸則笑言:「那太遙遠了!」
賴秀芸指,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及精神分裂症的成因都非常複雜,但相信與恐懼學習有關,以前者來說,例如有軍人打仗後會形成對炮彈的陰影,每聽到疑似炮彈聲,會不禁驚恐,出現焦慮、失眠等症狀;至於後者則是患者會失去情感表達的能力,不能學習恐懼,「即使給予輕微的電擊,他們也會沒有恐懼的反應。」而透過了解「恐懼」形成及消除的機理,便有望進一步探究相關的應用層面,「未來會循這方向研究,神經元如何抑制學習、參與學習,當中擔任茯し簳丹漶H」
原始學習模式 令人知危警惕
對有人希望能完全消除恐懼,賴秀芸則強調恐懼其實非常重要,是生物的一種原始學習模式,對於動物以至人類的生存,能夠發揮關鍵作用,「例如在野外看見湖泊或潭,一般會聯想起鱷魚,這種聯想可以使人變得慎重及特別警惕,從而避開危險的事物。」
大病吃青椒 癒後聞即嘔
至於當初為何以「恐懼」作研究對象,賴秀芸憶述在讀博士一年級時,疑因吃了青椒而大病數天,自己即產生學習關聯模式的「恐懼條件作用」,「我以前很喜歡吃青椒,但大病痊癒後,心理反應令我對青椒產生恐懼,認為青椒與疾病有關聯,在生理反應下,每次只要聞到青椒的氣味也會令我想嘔吐。」是次深刻的過來人經歷,成為啟發她進行恐懼研究的重要因素。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伊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