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測量師學會高級副會長何鉅業(右)表示,成立監管局可作多方面監察。袁楚雙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袁楚雙)屋宇署由2012年起推行強制驗樓及驗窗計劃,規定樓齡達30年或以上(驗樓)及樓齡10年或以上(驗窗)的私人樓宇業主,須委任註冊檢驗人員為大廈進行修葺工程。現時全港有逾一萬棟30年或以上樓齡的舊樓,加上其他已屆驗窗年期的私人樓宇,令樓宇維修需求日益增加。然而,近年工程疑涉「圍標」引致天價維修費的個案上升,令小業主蒙受巨額損失,香港測量師學會昨日建議政府成立「樓宇維修工程監管局」,監督行業服務提供者及訂立實務標準與指引。
香港測量師學會高級副會長何鉅業昨日指出,需要進行私樓維修工程的業主一般要開會物色顧問公司,再由顧問公司聘請承建商。雖然屋宇署提供註冊結構工程師及註冊檢驗人員名單,但業主與顧問公司實際上甚少直接聘用個別建築專業人士,而大部分小業主對維修工程又缺乏知識,難以挑選合適的建築顧問公司及承建商。
他續說,以每個單位的維修費用上萬元計算,估計全港樓宇維修所涉及的利潤可高達至少100億元,惟現時法例只規管樓宇工程安全,提供樓宇維修服務的顧問質素與金額卻無監管,故有很大誘因促使 「圍標」出現。
先列Q嘜名單 再逐步收緊
學會建議成立「樓宇維修工程監管局」,初步列出猶如「Q嘜保證」的名冊,供顧問及相關服務提供者自願參與,日後監管局成立後再逐步收緊規管,制定建築顧問公司及承建商的註冊制度及名單,並為該名單訂立申請/剔除條件,另外提供實務標準及行業指引,及教育和推廣樓宇維修知識與文化。
學會工料測量組主席嚴少忠表示,有樓宇維修顧問同時管理招標文件,部分或加入苛刻條款,如刻意縮減工程時期,若不能如期完成工程須付巨額「違約罰金」,藉此嚇退一般及正當的承建商,「其實顧問有專業方法可令承建商避過『違約罰金』,所以有關係的承建商就不怕條款。」
他提醒業主不要輕視草擬招標文件一環,應委託獨立及專業人士協助完成合同。學會提供「維修及裝修工程標準合同」及「建築測量師聘任條款」供業主引用條款草擬合同,有需要人士可向香港測量師學會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