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尚屬舒適的直通車,準時到達廣州,未出站先來一個「下馬威」,從站台到站口要上兩次樓梯,三四十階的高台,沒有電梯,所有扶手電梯都壞了,也沒人修理。提着沉重的箱子,一步一艱難爬上高台出了車站,見不到的士站,路兩邊全是「黑的」司機在拉客,想起近日幾宗「黑的」殺人事件,想來還是坐地鐵安全,好在訂下的酒店就在附近。地鐵裡有售票處,但不賣票,要在自動售票機購買,不收一元和五元紙幣,沒有散錢的,要去售票處兌換,售票處原來是兌換處。幸喜要去的珠江新城,離廣州東站只有三站。車廂內人不太多,還算清爽。車開出站台,廣播裡聲線特別柔美的女聲,講了些慣例的台詞之後宣告:「下一站是本次列車終點站,請所有乘客下車。」可把我這外鄉人嚇了一跳,站牌上沒有寫啊,難道上錯車,去反了方向?正惶恐,所有人已下車,到對面站台換乘另一趟車繼續行程。為什麼不寫清楚呢?
雖然香港到廣州只兩小時車程,但平時很少來廣州,這次是因為我寫的一台京劇參加廣州國際藝術節公演。近些年,內地重視文化,每個大城市都有一間堂皇大劇院,廣州大劇院坐落在珠江新城,外形奇特華美,除了不肯開燈四周黑蒙蒙,應算得上是高級劇塲。廣州國際藝術節由官方主辦,有十多個國家參加,六十五台演出,是件大事,但看不到任何宣傳廣告。當晚是開幕式,要上演國家京劇院的京劇,連海報都沒有一張。大劇院的入場口有兩個門,這很少見,一個在上層,一個在下層,來看戲的觀眾都在打手機「你在哪兒,上頭還是下頭?」
大劇院漂亮新正,座位舒服,間距也好。北京的國家大劇院,高個子坐下是伸不開腿的,音響也不錯。老旦袁慧琴飾演的慈禧一出場,亮相的一句高腔聲震四方,滿場掌聲,鄧婉霞飾演的受西方教育的德齡,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均有彩頭。這次藝術節設「惠民票」,市民可以通過網絡,拿到不要錢的戲票,心中一直擔憂,劇場裡會不會有打電話、哄小孩、聊天......但沒有,觀眾很安靜,專心看戲,該有反應的劇情,報以笑聲、感嘆和熱烈掌聲。此劇曾在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演出,劇場效果最好的是廣州。
自唐代以來,廣州一直是我國最重要的商港,清代實行閉關鎖國,規定對外貿易僅留下廣州一個口岸。十三行,是朝廷特許廣州官府對外貿易的商行,業務十分興旺發達,可以說,廣州是中國最早改革開放的城市,這裡有嶺南傳統文化,有西方先進文化,是華洋雜處中西相交之地。女作家范小靜送了一本她的新書《十三行故事》,副題是「1757-1842年的中方與西方」。《慈禧與德齡》這部寫中西文化衝撞、融合的戲,廣州觀眾特別喜愛,與廣州的文化和歷史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