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勇先
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香港警察形象低無可低,「有牌爛仔」之名不脛而走。就算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後,警方致力推倒昔日貪腐無賴欠紀律的文化,但霎時間仍難以扭轉其負面形象。踏入八十年代,電視台製作大量正面的警察劇,逐漸改變大眾對警察的觀感,其中要數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必定是1984年的《新紮師兄》。
1980年初,「好仔唔當差」仍然是父母輩對子女的忠諫,當時警隊的門檻不高,香港警察少年訓練學校(Cadet school)更招攬一些所謂「讀書唔成」(未能升讀中四)的年輕人加入警隊,形象自然難以正面。《新紮師兄》正是向難度挑戰,以警察少年訓練學校為故事平台,講述主角張偉杰(梁朝偉飾)如何從紀律渙散、欠缺目標理想,變成一個富正義感而且嚴守紀律的幹探。《新紮師兄》在當年大獲好評,收視報捷,更成功建構出警察的正面形象──故事開始的學堂教官葉SIR(吳孟達飾),那份對學員近乎嚴苛的要求,還有對嚴守紀律的堅持,已塑造了警隊是非對錯黑白分明的面貌。
至於對主角張偉杰的描寫,若果一同欣賞《新紮師兄》和《新紮師兄續集》,更見創作人的心思──主角在那兩輯中都遇上不少奸惡大賊,職場上亦曾遇上為求上位而不擇手段的同袍(前者是戴志偉飾演的同父異母兄長張家明,後者為任達華飾演的韓彬),張偉杰縱有挫折,依然平步青雲。成功的關鍵,不在於他懂得以牙還牙甚或比對方更懂使詐,而是腳踏實地,嚴守紀律,哪怕被人搶了功勞,哪怕面對該死的惡賊和敵人,他仍然堅持一名警務人員應有的正義使命和守則。就是憑着這份信念,令他能夠從一名警察學員升至督察,亦令張偉杰成為香港警察正面形象的集體回憶。
此刻心水清的觀眾或會問,這個故事系列好像不只有兩輯。沒錯,無綫確曾推出《新紮師兄1988》,但若你是電視精,或會記得該作品已偏離前兩者的勵志,轉為走向官能刺激的風格。已成為總督察的張偉杰,在這一輯亦彷彿變成另一個人,不再是昔日觀眾熟悉的陽光警察,而是開口閉口也咆哮:「信唔信我一槍打爆你個頭!」那種近乎失控的躁動,跟今天在新聞所見的前線警員何其相似,實在教人不禁倒抽一口涼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