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老校長


放大圖片

鍾 倩

已是深秋,漫步在大院對過的校園裡,落葉繽紛,樹木蒼翠,仰望天空,給人以高闊之美。散步的時候,偶遇一位老鄰居,她已年過八旬,由兒媳攙扶着。交談中發現,老人目光凝滯,說話含糊不清,兒媳解釋,她患有腦血栓後遺症。問起老伴的身體狀況,家人附耳小聲地說,「老伴年前去世了,一直瞞着她,將她安排在另一間房間裡。」聽到這裡,我心裡一陣惆悵。她的老伴是學校的老校長,斯人已去,音容笑貌宛在,想起來歷歷在目。

這所大學創建於1956年,前身是一所機械專科學校,後來升為大學,成為交通運輸部共建的八所學校之一。爺爺18歲參加工作,分配到這裡,再也沒離開過,父親在家屬院裡長大,和學校同齡。過去,家屬大院的五號樓是校長樓,歷屆的校長和老幹部都住在這裡,後來學校在其他地方建了教職工宿舍,房子變大了,有些老校長搬走了,但多數老校長念舊,擁有深厚的感情,依然住在這裡。歲月不打招呼的爬上他們的額頭,使他們步入老年,或發揮餘熱,或侍弄花草,或休養身體。

我上中學的時候,放學後經常和同學去校園裡玩兒,目睹老幹部們打門球的場景,他們頭髮花白,但精神矍鑠。時而前傾瞄準,時而彎腰擊球,時而高聲喝彩,一桿一桿,一招一式,流瀉出迷人的夕陽風采,令人拍手稱好。四季更迭,一年一年,好幾位老校長先後離世,走得都是那樣地靜悄悄,葬禮一切從簡,幾句慨嘆後,很快恢復到往日的平靜。但是,伴隨年齡的增加,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們的人格魅力,有一種情愫從心底升騰起來,化為無盡的留戀和追憶。

一切還要從爺爺說起。爺爺是高級駕駛員,在學校幹了一輩子,屬於副教授級別。曾經他給校辦開車,和當年的幾位老校長都比較熟,又都住在同一家屬大院,平日裡接觸頻繁,關係相處得不錯。

記得那年夏天,我在省中醫住院,無意間聽說張校長住在保健樓,和我住的病房樓相離不遠。一天下午,打完吊瓶後,我和母親一起來到保健樓,探望一下張校長。從護士站打聽到具體床位,乘坐電梯上樓,很快找到張校長的病房。進入房間,只見他斜着身子靠在病床上,面色紅潤,精神很好。見有人來了,起身向陪床的家屬詢問,「這是哪位?」沉思片刻,他好像想起了什麼,知道我們是誰了,他立馬招呼我們坐下,關切地詢問我的病情,像一位老者,更像是長輩對孫輩的關愛,那麼的親和。從家屬口中得知,老人耳朵背得厲害,說話必須大聲。他已經年過九旬,每年都來醫院休養,身體狀況整體不錯。聽到這裡,我們很是欣慰。他的老伴也八十多歲了,在家裡由女兒照顧,過上一段時間,開車接她過來看看張校長。

張校長的老伴我印象十分深刻。老人患有脈管炎、糖尿病等諸多慢性病,天氣暖和時會出來走走,大多數時間待在家中。我住在她的後排樓,出入時經常看到她在家中陽台上,拄着枴杖往外眺望,遇人點頭微笑,或是揮揮手,很是慈祥。老人生活十分簡樸,買菜不讓買貴的,要撿最便宜的菜,洗衣服不讓用洗衣機,直說浪費水太多,用搓板手洗。衣服洗得發白還要繼續穿,如果給她買了新的衣服,她會生氣。家中收拾得很是乾淨,但擺設和傢具,一直保留着過去的老樣子,沙發、床、桌子,還都是當年學校發的,老人堅持不讓換掉,女兒只能依着她。

她出來走走時,逢人便聊天,非常健談,流露出欣悅的表情,根本看不出老人有那麼大的年紀。五號樓西鄰是學校的幼兒園,在樓下乘涼或散步,通過低矮的鐵門能夠望見孩子們做遊戲,嘰嘰喳喳的,笑聲宛若銀鈴般清脆,增添不少樂趣。下午時分,我經常見到她在幼兒園門外,兩手拄着枴杖,踮腳眺望,臉上盈着自如的笑容。秋陽搖曳着長長的影子,落在她的身上,金燦燦的,有種歷經滄桑的美麗。

幾年前,張校長和老伴先後去世。二樓的陽台一下子變得空下來,每當出入路過,我總會抬頭朝着那個方向望上一眼,好像已成為改不掉的習慣。

時光飛逝,學校已經走過58個年頭,換過的校長根本記不過來,然而,走在校園裡,老校長的跫音恍在耳畔。校園裡建有一個地下通道,是學生從宿舍到教學樓上課的必經之路,地下通道附近矗立着一座老校長紀念碑,碑面雕刻有老校長的半身像。2006年,學校50年校慶時,此雕像正式揭幕。聽父親說,這位校長姓蔡,是建校以來的首位校長。

平日裡,學生們從地下通道魚貫而出,但是,有多少人記得這位老校長當年千辛萬苦建校的歷史呢?我不止一次的留意過,年輕的80後、90後大學生或是結伴而行,有說有笑,或是低頭族,不住地看手機、刷微信,表情都格式化,或是踽踽而行,戴着耳機、聽着歌曲,沉浸在自我的小宇宙中,對外界漠不關心。沒有經歷過戰火硝煙,沒有遭遇過「文革」風暴,更沒有飽受過困難時期的生活困境,他們對往昔歲月的了解只會停留在書本上,對老校長自然沒有痛徹心扉的認識。

認識較淺無可厚非,但是,缺乏敬畏感和謙卑心,便是對歷史的褻瀆。令我驚訝的是,問過幾位學生,提及老校長紀念碑,他們驀地愣住,一臉迷茫。每天路過,相見無數,卻一無所知,我的心隱隱作痛,徒生針扎的感覺。

昨日風雲,已成往事;但往事並不如煙,因為,記憶是個神奇的國度,那些難忘的人和事兒會不定時的滾落出來,叩擊在我們的心靈上,進行憑弔與紀念。

還有一位老校長令我印象深刻。他和我的父親年齡相仿,但資格很「老」。當年在這裡上的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後來成為校長。他個頭不很高,為人低調,一眼看上去,樸實得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但很有修養,待人說話十分和藹。前幾年,他調到別的學校任職,很多師生留戀不已,不約而同的說,「老校長調走了,非常不適應。」他不僅治校嚴謹,在學術方面也很有建樹,主持完成30餘項科研項目,論文發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的愛人也在學校任教,衣着打扮非常樸素,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那頭白髮。她留着及肩的長髮,頭髮多半已白,好多人都徒生疑問:「怎麼不染成黑色?」我想,這是本色之美吧,從側面照出一種簡樸的生活態度。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在校園一隅徜徉,陽光靜謐,落葉低語,猶帶着昨日黃昏的溫柔,令人無比愜意。想想,這片土地上留有一位位老校長的足跡,我不禁目光發熱,內心明亮。

老校長之後再無老校長。他們身上那種堅強不屈的精神和高貴獨立的品格,永遠芬芳,馥郁着這片土地,和這裡的人們。■網上圖片

相關新聞
百家廊:老校長 (2014-10-27) (圖)
琴台客聚:與查先生的交集 (2014-10-27)
翠袖乾坤:屁股指揮腦袋 (2014-10-27)
跳出框框:蘇格蘭 (2014-10-27)
生活語絲:垃圾電話 (2014-10-27)
思旋天地:好自為之 (2014-10-27)
網人網事:讓「意外」少一些 (2014-10-27)
百家廊:長洲一棵櫻 (2014-10-24) (圖)
雙城記:火瑜會 (2014-10-24)
翠袖乾坤:是時候了 (2014-10-24)
古今談:坐火車看珠峰遊覽尼泊爾 (2014-10-24)
方寸不亂:新聞判官 (2014-10-24)
演藝蝶影:戲劇即遊戲 (2014-10-24)
此山中:小 爽 (2014-10-24)
百家廊:姐妹兩個過家家 (2014-10-23) (圖)
琴台客聚:「微閱讀」與「偽閱讀」 (2014-10-23)
翠袖乾坤:遠看風景最迷人 (2014-10-23)
海闊天空:穿梭古今墓園 (2014-10-23)
七嘴八舌:有圖真的有真相? (2014-10-23)
隨想國:香港手信 (2014-10-2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