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 ‧人民政協專刊訊(記者 馬玉潔)每當霧霾持續肆虐,直接導致霧霾的碳排放便成為輿論關注焦點。中國氣象局局長、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鄭國光(見圖)近日在京表示,中國排放峰值可能在2030年左右出現,未來需加速推動低碳經濟發展,優化能源結構,促進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實現。
明年在巴黎商定氣候協議
中國社科院-國家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近日發佈第六本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4:科學認知與政治爭鋒》。作為綠皮書主編的鄭國光表示,今年的綠皮書在特殊背景下問世: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五次評估報告發佈,國際社會再一次將氣候變化問題提上重要日程;黨中央、國務院也更加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公佈了首個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專項規劃--《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
伴隨去年底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要求各國於2015年上半年通報自主決定貢獻目標,氣候變化國際談判駛入快車道。鄭國光介紹,根據該會議決議授權,2015年聯合國氣候談判巴黎會議將就2020年後的國際氣候制度達成協議。屆時中美兩個排放大國的領導人將共同討論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和行動。而隨着經濟總量和排放總量的上升,國際社會對中國參與國際氣候談判的預期有不斷加碼之勢,超出了中國現階段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實際能力。
「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將主動承擔與自身國情、發展階段和實際能力相符的國際義務,努力爭取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達到峰值。」鄭國光強調,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將繼續推動城市化、工業化發展進程,向低碳發展模式轉型,實現經濟發展、氣候安全、環境保護的協同,以積極態度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來應對全球變暖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