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民政協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徐憲平:大數據國家戰略將出台


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 ‧人民政協專刊訊(記者 何凡)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見圖)近日在2014中國智慧城市創新大會指出,從現實情況看,信息資源的開放、共享、利用仍是難啃的「硬骨頭」。要解決好此問題,須從體制機制入手,建立制度保障。中央層面將加強統籌協調。「目前我們正會同11個部門大力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推動跨層級、跨部門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近期還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提出我國大數據發展戰略及其實施意見。」

徐憲平表示,隨着城市規模的擴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管理的難度越來越大,服務的壓力越來越大,傳統的方式難以適應。要加大信息數據共享力度,運用大數據等技術,實現精細化、精準化管理。

「信息化帶來的城市管理和服務模式的改變,已然倒逼城市建設機制的創新。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形成共識、形成合力。發揮政府規劃和引導作用的同時,須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放開准入、放開市場,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引導社會力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建立新機制,開創新局面。」他說。

慎防智慧城市成政績工程

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8部門聯合發佈《關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第一個系統性文件。徐憲平指出,目前國家發改委等25個部門已成立部際協調工作組,將緊密配合,系統研究制定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配套政策,推動綜合性試點示範。

「城市信息化工程各級政府投入不少,有的並沒有起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作用,也缺乏體制機制的支持,最終導致智慧城市成為標籤式的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徐憲平強調,智慧城市不能只注重技術上高精尖,不注重實際應用效果。

相關新聞
人民政協專刊(第90期) (2014-11-13) (圖)
俞正聲訪非亞四國 促「一帶一路」合作 (2014-11-13) (圖)
委員發聲APEC:亞太自貿區將使企業受益 (2014-11-13) (圖)
鄭國光:中國排放峰值 或在2030年左右出現 (2014-11-13) (圖)
提案追蹤:提案倡海岸帶保護 廣東政協主席親督辦 (2014-11-13) (圖)
地方動能:浙江港澳台僑委考察跨境貿易 (2014-11-13)
地方動能北京部署抗戰史料徵編工作 (2014-11-13)
蔡關穎琴:獻策首都「後花園」 助津經貿邁大步 (2014-11-13) (圖)
關心社會:擔起婦團重責 活躍會務發展 (2014-11-13) (圖)
多才多藝:歌劇樂理樣樣精 公職多樂此不彼 (2014-11-13) (圖)
親力親為:爭議源於不了解 辦比賽推廣基本法 (2014-11-13) (圖)
因材施教:子女成績優秀 音樂細胞豐富 (2014-11-13) (圖)
創新機制 平衡利益 (2014-11-13) (圖)
施芝鴻:中央主動營造十方面新常態 (2014-11-13) (圖)
王玉慶:京灰霾來源 化石能源佔比超七成 (2014-11-13) (圖)
徐憲平:大數據國家戰略將出台 (2014-11-13) (圖)
黃宇光 手術病人的呵護者 (2014-11-13) (圖)
K.C.Wong --國際化道路上的引路人 (2014-11-13) (圖)
提案被否 心悅誠服 (2014-11-13) (圖)
人民政協的「前世今生」 (2014-11-1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民政協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