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翠袖乾坤:講 古


伍淑賢

朋友贈一書,叫《世事.故事.敍事》,由教育學院講師余慧明和劉振國編著,內容是十八個小人物的真實故事,以九○後年輕人為主,也有中年、新移民和華僑,都寫自己或親人的故事。

這文集之出現,是因為作者都參加了一個為大學生設計的敍事探究課程,通過說故事去了解反思自己的經歷,同時也去聆聽別人的故事。恕我孤陋寡聞,原來有人專從事這種研究的,據說還是社會科學的一門功課。我一直以為這種說故事和反思的活動,就叫「文學」﹗

我覺得全書最好看的,還是編者劉振國那篇《幾代人的故事》,因為其中一段,為我解開了一個多年來的疑團,就是為甚麼人會不辭而別。作者是個典型的上世紀五十年代在香港出生的孩子,父母由內地來港,爸爸在港和內地都有個太太,又各有子女,作者就在不易說得清的家庭關係中長大。從他一路走來的住處,即西營盤、牛頭角、香港仔和現居的沙田,就知道是我們一代的故事:透過努力讀書,由公屋窮小子變為中產專業人士。

我講的那段,講作者本來在西區的小學唸書,到四年級時舉家要搬到牛頭角,即是學期完結他便要轉校,可他不知道如何跟幾個要好的同學道別。暑假來了,只有突然消失。至今天,這仍是他未能釋懷的遺憾。

原文是:「知道要中途搬家轉校這個事實之後,我根本不懂如何面對,壓根兒不知道如何去告訴我的同學,也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情緒。幾個月過去了,直到放暑假前的一天,我也不懂得怎樣開口把轉校一事說出來。就是在這樣沒有好好道別的情況下,我離開了和自己相處了四年的老師、同學、和幾個要好的朋友,也從此跟他們失去聯絡。」於是我明白,有些人不辭而別,原來只是不懂表達和面對而已,他們也不比無端端不見了個朋友的人好受。單是讓讀者感受到這一點,這書已達到原意了。

這書應沒公開發行,有興趣的可電教院試試聯絡編者。

相關新聞
百家廊:差異之美與其他 (2014-12-09) (圖)
琴台客聚:「我早已經永垂不朽了!」 (2014-12-09) (圖)
翠袖乾坤:講 古 (2014-12-09)
海闊天空:國寶彥根城 (2014-12-09)
見多識廣:三百元的香港遊 (2014-12-09)
思旋天地:「英語校園」 (2014-12-09)
淑梅足跡:香港神話 (2014-12-09)
百家廊:差異之美與其他 (2014-12-08)
翠袖乾坤:悶壞與樂壞 (2014-12-08)
跳出框框:辦公室監控 (2014-12-08)
琴台客聚:同時降生的老問題 (2014-12-08)
生活語絲:父母在,不同遊 (2014-12-08)
思旋天地:投機市場 小心為佳 (2014-12-08)
網人網事:汽車狂想曲 (2014-12-08)
百家廊:竹之念想 (2014-12-05) (圖)
翠袖乾坤:人各有志 (2014-12-05)
古今談:中國找到高速鐵路的展覽櫥窗 (2014-12-05)
雙城記:學會尊重 (2014-12-05)
方寸不亂:揀旅行社 (2014-12-05)
演藝蝶影:進出舞台不容易 (2014-12-0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