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在報上看到港珠澳大橋如期完工的消息。日後香港與珠海、澳門的陸路交通暢通,由香港經港珠澳大橋去珠海,只需半小時。
這令人想起深圳經潮汕去廈門的半高速鐵路(因時速只約二百公里,故不叫高速,叫動車),其轉折登車麻煩之處,不禁令人嘆息。
這一次我到汕頭,乘動車仍要花八小時。由晉江經廈門回港,也同樣要花八小時。
花時間之多,一是在市區行走時堵車,這是難免的。二是車站之大,購票進口之複雜,要多預時間。三是車站並不鄰近市區,總要轉乘公車或私車。
如果乘坐兩地牌的私家車,所花時間也不比乘「動車」的慢。
但高鐵、動車以快速著稱,為甚麼其設計與配套要如此轉折?動車去潮汕,為甚麼不在潮州市和汕頭市各設一站,而要把車站設在潮州與汕頭之間的一個小鎮?早在九十年前,就有一條潮汕小鐵路,經過差不多一個世紀,反而潮州與汕頭之間不通火車?如果說要節省車站,而葵潭、普寧、饒平等潮汕地區都設有車站,這些地方比潮汕兩市要小得多。因為這些設站的不合理,引來許多官商勾結的傳說,是真是假,不得而知。
車站設置並不便民,車站大堂卻大得可以,老人家進站從購票處到剪票處都要走半公里路,大而無當,徒浪費空間。出入設計,自動電梯太少,而且只有一條通道。列車長達十數卡,如進站後要從第一卡跑到第十幾卡,又要跑一條長長的路。為乘車走得氣喘,是老人家視乘動車為畏途。
我曾說過,從天津乘高鐵到北京,只消二十五分鐘,但走出北京站到達乘小汽車的路口,也要二十五分鐘,這便抵銷了高鐵快速的作用。為甚麼不可以把停車候客的地點挪近下車的地方呢?是不是可以縮小車站大堂的面積呢?多年來,我們崇尚的是宏偉、大型的建築,而不考慮實用、便民,這是一個通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