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書若蜉蝣:從名醫的銘言說起


文:葉輝

《我們為什麼生病》一書從進化論的角度去考察疾病,且不忘告訴讀者:這只是具有啟發性的觀點,但不會改變鐫刻在撒拉納克湖畔(Saranac Lake)的英國名醫杜迪奧(E. L.Trudeau)的銘言:「醫生只能偶爾治癒疾病,經常可以解除痛苦,但永遠可以給予病人安慰。」這是自古以來醫學的崇高目標:醫學一直只能幫助病人,而不能幫助全人類。

達爾文主義曾經罔顧病人的應有權益,為資本家張目,限制貧困者得到適當的醫療的機會--其觀點與優生學有密切的關係,主張為了改進人種(或種族),而對某些人進行絕育。這種意識形態早已臭名昭著。然而,達爾文主義與醫學結合,對於人類應當怎樣生活,醫生應當如何執業,不能做出任何道德倫理上的指導;它只是有助於人類去了解疾病如何源於進化過程,於醫學有深遠的意義。

此書告誡世人:「當身體的每個器官都具備一定的儲備能力,足以應付偶然可能遇到的極端環境時,這些器官也就都有可能在超過儲備能力的負荷之後受到傷害。身體內沒有任何地方、任何器官是永遠不出毛病的。」微生物學家也有不正確的觀念,以為宿主和病原通常是處在一種緩慢的演變過程中,逐漸走向將來的最佳狀態,這是錯誤的,病原和宿主在對立的價值觀之間交易,都必須保持一種接近平衡的穩定狀態,諸如生長速度和防禦機制。

身體就像機器,這世上沒有零件永遠沒有不出問題的機器,也沒有任何器官永遠不出毛病的身體。機器可以維修保養,延長使用期,人體也是同樣道理,但維修保養涉及成本和效益:「對某種資源的供應,如果維持適當中等程度的增加,常常會帶來很大益處,但大量增加卻不會使益處相應增加。」

此書作者以做火鍋為例:放兩個洋b可能比放一個好,但是放十個洋b就不僅浪費,效果可能適得其反:「這種成本效益分析是經濟活動中的常規操作,也同樣適用於生物學和醫學。例如對肺炎用某種抗生素,劑量太小可能產生不了明顯的益處,中等劑量的成本雖然增加了,但能得到大得多的效益;過大的劑量則是徒然的,不但費用昂貴,還不能保證可增加多少療效,甚至還會產生一定的危險。」

因此,但凡涉及醫療決策(或任何一項工程),總會有成本和效益的矛盾:「每一個在人體進化中保留下來的有益的遺傳變化,也無可避免地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成本)。自然選擇不是沒有力量的、也不是變幻莫測的。它只選擇總體上對適應能力有好處的基因,即使這個基因也令到個體在某些疾病中更易受到傷害。」即使某些後來引起衰老的基因,也可能對年輕時的生活有益,當選擇最強壯的個體時,這種對生存和繁殖的益處,但對於後來的衰老和死亡這些代價說來,當然更加重要。」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陶淵明「歸隱」與現代「隱士」 (2014-12-10) (圖)
書若蜉蝣:從名醫的銘言說起 (2014-12-10)
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四十二) (2014-12-10) (圖)
畫中有話 (2014-12-10) (圖)
手寫板:名 字 (2014-12-10)
試筆:圍 巾 (2014-12-10) (圖)
歷史與空間:煙村古鎮耀中華 (2014-12-09) (圖)
豆棚閒話:北京往南 (2014-12-09)
詩意偶拾:仿詩聖杜甫作武侯 (2014-12-09)
詩意偶拾:仿李商隱作琵琶 (2014-12-09)
亦有可聞:《紅樓夢》與康熙南巡 (2014-12-09)
來鴻:隔 (2014-12-09) (圖)
歷史與空間:父實業,母教育 (2014-12-03) (圖)
書若蜉蝣:人體是一部機器 (2014-12-03)
生活點滴:詩風墨韻話書籤 (2014-12-03) (圖)
手寫板:重返塔斯爾海 (2014-12-03)
浮城誌:身 教 (2014-12-03) (圖)
歷史與空間:千山獨行莫相送,一襟晚照寄豪情 (2014-12-02) (圖)
亦有可聞:應驗的預言 (2014-12-02)
畫中有話 (2014-12-0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