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盈慧
文化研究碩士生撰寫論文,發掘香港本土資料,通常只茞晰j集電影粵劇和上世紀南來作家的作品和旅蹟。無疑,這些史實都十分重要。
可是卻有另一些文化資料,從來沒有人留意過,如果研究生中有誰靈機一觸,不難發現這種另類題材,別有新鮮感。
曾經好幾次星期二看到香港電台第五台的戲曲節目表,當中除了《鳳閣恩仇未了情》、《帝女花》之類大家熟悉的粵曲,竟然還有《人狗之間》、《拉車被辱》、《光棍姻緣》、《補鑊佬》、《賣報歌》、《爛賭二趕注》、《蕭月白賣白欖》、《熱血青年》等......曲目,才驚覺舊日粵曲題材廣闊,不盡是狹隘的才子佳人英雄將相。
那些粵曲,不少來自上世紀前半葉省港黑膠唱片和錄音,當時兩岸人口不多,這些民生題材已經那麼豐富,那年代才真正說得上百花齊放,而這些多元化的題材,正紀錄了那個時代不同階層的生活狀態,除了粵曲,便罕見於其他曲種。
雖然對粵曲認識不深,受了曲目吸引,也好奇陪同家中長輩聽過不少,有趣在《人狗之間》中,諧星伊秋水還兼扮狗吠;梁以忠的《賣報歌》內容跟聶耳不同,曲中卻網羅盡三四十年代所有報紙的名字;任劍輝和歐陽儉賣的是今日街頭已消失的飛機欖;此外,白駒榮、徐柳仙、小明星等名伶還唱過抗日名曲;從那些老牌粵曲中,除了得知當時民風,還可以聽到「兩粒洁v、「三分六」、「紮砲」、「拉柴」、「正斗」等俚語。從演唱者中還發現黃楚山年輕時唱過《人約黃昏後》;陳皮梅和譚蘭卿曾經是正印小生花旦;吳楚帆、林妹妹和林坤山也唱過粵曲,原來粵片演員不少出身紅船。
聽說這些粵曲本來另一電台擁有更多,可惜給當年的敗家仔女,新官上任,不知文化保育全部毀掉,如屬實,也真是一場不大不小的「文化浩瓷v,香港電台第五台不愧是一座民俗寶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