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公帑資源有限,教資會近年積極檢視撥款機制,引入競爭元素,促進各大學的教研水平。據報道,教資會正就整體大學撥款改革作諮詢,包括考慮未來會否按院校功能及表現來撥款,如研究型院校可獲較多研究經費;又會檢視現時按分科學額統一計算撥款的做法。若有關做法落實,一些只依重過往優勢但表現欠佳的大學科系,未來所獲分配經費或大受影響。
鼓勵競爭 提升卓越表現
根據政府預算,2015/16年教資會供八大院校的經常性撥款多達171.1億元,當中主要分為教學及研究撥款兩部分。教資會早前已說明,未來每年約29億元的研究撥款部分,將參照「研究評審工作(RAE)2014」結果來分配;而據報道,教資會亦正就長遠的整體撥款機制改革向各大學諮詢,希望能應付未來十多年的挑戰,透過鼓勵競爭提升大學的卓越表現。
其中一個探討做法是按不同院校功能及表現來撥款,例如專注研究的大學研究資助較多,同時亦會檢視目前按不同分科學額「數人頭」撥款模式,有關模式主要將學額分為醫科及牙醫、工程及實驗室為本、其他共三類,分別以成本加權數值3.6、1.4及1.0計算資助金額,不同大學的相同學科所獲經費一樣。
事實上,教資會早在2009年已啟動「優配學額」制度,要求各院校撥出2%至6%學額,供大家各以優秀的學術發展計劃競逐,此舉可避免大學依賴過往優勢而故步自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