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衡量不同高等院校表現的「研究評審工作(RAE)」,於1993年首次進行。最新RAE為第四次,是次將「星級制」引入了評審。教資會於早前的簡介會中明言,將參照八大所獲星級數量,分配每年達29億元的整體研究經費。
每隔數年邀請國際專家團評審大學研究表現,是各地學術界常見做法。香港曾於1993年、1999年及2006年進行「研究評審工作(RAE)」。有關的研究評審一直有參照與香港的大學撥款制度相近的英國的同類型項目並作調節,是次引入的「星級制」也是英國於2008年起採用的。
採四星制 邀頂尖學者評分
是次採用的「星級制」分為四星(世界領先)、三星(國際卓越)、二星(國際水平)、一星(區域水平)及U(不予評級)。在英國,和教資會的相關分析都特意將「三星至四星」歸為一組,列出不同大學的表現。
教資會早前解釋,是次引入「星級制」,是希望讓大學更仔細了解自身的研究表現,鼓勵學者提升水平、推動卓越研究。在早前的簡介會中,教資會明言,將參照八大所獲星級數量,分配每年達29億元的整體研究經費。事實上,英國會將政府經費集中於「三星至四星」水平的研究上,可見這是相當重要的指標。
是次參與「研究評審工作(RAE)2014」的,包括香港八大院校68個單位,涉及4,400多名合資格學術人員及約1.65萬個研究項目。教資會共邀請了307名海外及本地頂尖學者,分13個學科領域範疇評分。 ■記者 高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