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大醫學院把威院上月因感染流感而入院的病人與過去15年作比較,發現今年長者感染流感的死亡個案高出4倍。左起:許樹昌、李禮舜及陳基湘。
中大比較過去15年數據 中招後處方類固醇添雙重感染風險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葉佩妍)香港正處於流感高峰期。截至昨日中午,共新增12人因流感死亡,令上月初以來因流感病逝的人數增至157人。威爾斯醫院上月有10人因感染甲型流感死亡,全是65歲或以上長者。中大醫學院把威院上月這些個案與過去15年作比較,發現今年長者感染流感的死亡個案高出4倍。同時,倘患上流感後仍處方類固醇,可能會增加病人雙重感染的風險,死亡風險也會高1.1倍至2.6倍。
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昨日在記者會上指出,今年長者感染流感的入院率及死亡率較以往高,但其他年齡組別,例如兒童則與以往分別不大,他相信病毒沒有大轉變。
他續說,威院上月有275名長者因流感入院,當中10人死亡,而1998年至2012年流感高峰期,平均每月有72名長者因流感入院,其中兩人死亡,可見長者的死亡個案比往年高4倍。
陳基湘指:「今年的流感季節提早出現,與1998年、1999年、2000年、2003年及2011年相似,我們稱這些流感來得較早的模式為『冬季主導』,一般會維持6個星期至9個星期。」
抗源漂移感染增 殺傷力相若
他估計,香港今年的流感高峰期只是過了一半,死亡人數有機會比現時高1倍。被問及今年流感是否特別嚴重,他解釋:「今年的流感因抗源漂移令感染率大大上升,但殺傷力則與以往差不多,我相信溫暖及乾燥的天氣,可有利於流感季節結束。」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感染及傳染病學教授李禮舜指,約75%患上流感的長者有長期病患,其中約10%需長期處方類固醇,惟類固醇可增加患者雙重感染及死亡風險。
他說:「類固醇會抑制免疫系統,令患者無辦法抵抗病毒,從而令他們的流感病情更嚴重,使用類固醇或會令雙重感染的機會由2.7%增至9.7%,以及增加死亡風險高1.1倍至2.6倍。」不過,正服食類固醇的病人,不要自己停食藥,一定要跟足醫生指示。
就如何治療流感患者,李禮舜表示,研究證實神經氨酸酶抑制劑(NAI)治療可縮短患病時間,以及減少併發症、入院率及死亡風險,「NAI包括口服藥,例如特敏福,還有吸入劑及靜脈注射,也可以治療流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