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羅繼盛)政府近年銳意推行巴士路線重組,以免馬路持續出現巴士「載空氣」情況。不過,有關注巴士服務的團體批評,現時政府以每平方米企約6人計算巴士企位及載客量不切實際,擔心標準未能反映市民乘車實況,令部分巴士服務未能因高需求而加班,部分甚至要被減班。
運輸署則指,調整巴士班次時會參考指引和考慮人口、乘客需求等因素,認為現時安排既有合理客觀數據基礎,亦能因應個別情況靈活調配,顧及實情,故不贊成調整。
近期跨境巴士「逼客」情況引社會對巴士服務的關注,特別關注巴士甚麼時候才算作「逼爆」。有關注巴士服務的組織發現,現時法例規定計算巴士企位以每人0.17平方米,即每平方米站立約6人,反之鐵路載客標準已調整至每平方米企4人。
他們認為,現時運輸署就企位空間的法例及加班的標準,至少持續達17年未改變,並不符合實際情況,極有需要檢討。
現時標準易低估車內擠迫情況
組織指,現時巴士載量標準亦容易令當局低估巴士擠迫情況,例如一架12米長的雙層巴士,即使全車座位已坐滿,乘客若再上車也只能站荂A但若按照現時標準,該巴士載客率僅66%;車廂要再多30人站荂A載客量才升至88%。單層巴士方面,座位坐滿的載客率只有45%,再多30人站荂A載客率才升至94%。
組織又比較香港和台南兩地的同型號單層巴士,台南巴士提供28個座位和20個企位,但香港巴士可以現時的載客量標準,卻可提供35個座位,企位數量更較台南多一倍,高達40個。
組織促請當局修訂巴士法定企位數字計算方法,把現時企位標準改為每人佔0.25平方米,即每平方米企4人,並希望當局修訂法例前暫時調低巴士加班標準(最繁忙半小時載客率達80%),以免車廂過分擠迫及合乎實際情況,減班或取消服務標準亦應相應調低,避免在巴士路線重組時隨便減班或「殺線」。
運署:現行安排具數據基礎
運輸署回應指,運輸署及巴士公司調整巴士班次時,參考署方2010年制定的指引,並會考慮人口及乘客需求轉變、基建發展等其他因素。署方指,現行安排既有合理的客觀數據基礎,亦能因應個別情況適度靈活調配,顧及實情。過去兩年,運輸署參考指引後,增加約100條路線的班次,佔全港路線約18%,故不贊成調低指引的載客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