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昨日以「海納百川 有序引導」為題,在網上專欄《局長隨筆》撰文指出,施政報告提及應對人口結構變化的多項策略,旨在聚焦吸引高質素人才,配合本港經濟高增值及多元化發展。曾德成又引用戰國時代秦國宰相李斯《諫逐客書》及源自《聖經》的「馬太效應」指出,要強大務必廣納人才,並應趁強勢時鞏固自己的優勢。
「輸入人才清單」屬虛構
曾德成指出,上月發表的施政報告就應對人口結構變化提出多項策略建議,當中參照外國做法,研究制定人才清單的「可行性」,目的是聚焦吸引高質素人才,卻很快出現了各種傳說的「輸入人才清單」,以致有人大力反對。曾德成重申,至今流傳的各類清單純屬虛構,又指是否擴大引入不同專業及技能的人才,首先關乎觀念意識。
他表示,最近翻出李斯寫的《諫逐客書》重溫,並指人們常會引用當中「金句」,例如「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甚至以此為座右銘,警惕及對照日常行為。曾德成解釋,戰國時秦王政曾在宗室大臣鼓噪下驅逐六國客卿,楚人李斯亦被驅逐,李斯遂上書《諫逐客書》闡明,秦國要強,務必廣納人才,逐客無乃逆行之舉。最終秦王恍然大悟,廢除「逐客令」,後來在李斯等輔助下,成就中國第一個「天下一統」大業。
他續指,香港本來地小人稀,資源有限,今天得以成為亞洲國際都會、國家之重要城市,在金融、商貿、物流、旅遊等方面都享有世界地位,完全仰賴百多年各方人才及資源的匯聚,亦是香港作為一個小地方的生存之道。
「馬太效應」:趁強勢鞏固優勢
曾德成又提到,西方有「馬太效應」,即「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有人以此來解釋市場之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現象。他認為,「馬太效應」讓我們懂得趁強勢時鞏固自己的優勢,提高主動性,而不是自我削弱,以防轉化至弱者愈弱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