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1月15日,深圳水庫破土動工;翌年11月15日,港英當局與廣東省政府達成協議,每年由深圳水庫向香港提供2,270萬立方米飲用水。
■1963年,香港遭遇60年一遇的嚴重乾旱,水荒造成了嚴重的生存危機。同年5月,廣東省表示可以向香港免費提供淡水。粵港多次進行磋商之後決定興建東江--深圳供水工程,從東江引水供應香港。
■1964年4月22日,廣東省與港英政府簽訂《關於從東江取水供給香港、九龍的協議》。協議規定,從1965年3月1日開始,廣東每年供應香港淡水6,820萬立方米。
■1965年2月27日,東深供水工程落成剪綵,於3月1日正式向香港供水。
■但隨着經濟的高速發展,港英政府一再向東深供水工程提出新的要求:1976年供水達到1.68億立方米,1987年供水達到6.2億立方米;1989年,再次提出增加供水。
一期擴建,從1974年3月到1978年9月,加建7台抽水機及中小型水庫;
二期工程,從1981年10月到1987年10月,擴大原工程在馬灘、塘廈、竹塘、沙嶺、上埔及雁田的抽水站,加高深圳水庫主壩1米;
三期擴建,從1990年9月到1994年1月,在原有設施基礎上展開,共增加20個單項工程,其中包括全長6.42公里的雁田引水隧洞,地質條件尤為複雜,歷時3年4個月建成貫通。三大工程逐一滿足了香港人口和經濟發展的需求。
■2000年8月按照廣東省政府的部署,斥資45億元,啟動四期東深供水改造工程,興建從橋頭直達深圳水庫的封閉管道,2003年6月28日完工,全線51.7公里。
■2015年3月1日,供水迎來建成和投入使用50周年。截至目前,東深工程已經累計對香港供水223.48億立方米,幾乎相當於一個半洞庭湖的水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