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東 博士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強調:要「繼續發揮香港澳門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特殊作用」,這對進一步強化香港與內地血濃於水的親情,共振中華,無疑有着重大的現實意義。
眾所周知,近來香港極小部分滋事分子進行「反水貨客」示威,斥罵婦幼,推倒老人,叫囂「中國人滾回中國」等「港獨」口號;部分大學的學生刊物甚至公開鼓吹「香港獨立、民族自決」,毒化香港與內地的和諧氣氛,令人憤慨。警方透露這些滋事分子兩個月來發動了4次大型示威,警方在現場及事後拘捕了69人,當中51人已被起訴。但迄今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人被繩之以法,香港還是不是真正的法治之都?大家都拭目以待香港執法及司法部門即將交出的答案。
至於內地部分同胞被「港獨」分子激怒,對香港產生怨恨;另有些人認為香港對於國家的作用早已式微,「香港無用」,「已成為國家發展的累贅」等。這無疑一來中了離間之計,二來可說根本不了解香港的巨大能量和獨特功能。李克強總理有關繼續發揮香港特殊作用的提法,絕不是無的放矢。
香港資金對內地貢獻越來越強
誠如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陳欣新所指出:「國家在發展,港澳也在發展,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特殊作用其實將更多。」
事實上,香港不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就是國家打破西方禁運,對外溝通的窗口;更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國家現代化建設強有力的支持者和參與者,在引進海外資金、技術、設備、人才方面,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就是在今天,香港的這種功能不但沒有減退,而是更加重要。
研究表明,今天中國依然十分需要引入外資以推動建設。每引進1億美元外資,中國GDP可平均增加15億元,就業人口增加2萬。要知道,自2008年爆發環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以來,美、歐、日本自顧不暇,投入中國的資金日益減少。中國商務部的公開資料顯示,過去30年,來自香港的資金一直佔內地吸收外資的一半或以上。2013年來華投資的「第一大國」日本,投資額只有70億美元,還負增長了4.3%,但來自香港的資金則超過日本10倍,高達730億美元,同比還上升了12%!
更驚人的是,去年1至5月,香港對內地FDI為340億美元,竟然是排在其後2至10位的9個國家和地區對華投資總和的3倍。日本只有不到20億美元,美國是14億美元,德國和法國更只有可憐的8.1億和3.2億美元。香港對國家經濟建設的貢獻,又豈能輕視?
全力助內地出口突破西方壁壘
在推動內地出口方面,香港的角色也極其吃重。世界金融風暴以來,歐美由於經濟衰退,減少了對外需求,更設置各種貿易壁壘,重創中國出口。不少新興國家與中國商品同質化嚴重,在國際市場上與中國廠商展開了激烈競爭。
而身為國際貿易自由港的香港,通過轉口貿易再次為中國商品出口突圍解困。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的資料,自2008年爆發環球金融危機後至2012年的5年間,香港的轉口貿易每年平均增長高達15.7%,2010年更狂漲35%。如此活躍的香港轉口貿易,背後隱藏的是無數內地商品借助香港這個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突破外國貿易壁壘的故事。
談到這裡,筆者還想強調一下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正在國家支持下大力協助人民幣走向世界。同時,更在國家全力推動的諸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世界性的金融佈局中,起到戰略性的棋子作用。
香港經濟實力依然遠超新加坡
講到金融,內地最近也有專家為香港鳴冤,他們指出,首先,香港的GDP增速其實並不太低,只是波動較大。事實上在過去10年中,香港有一半年份GDP增速都超過6.5%,2004年甚至達到過8.7%。
其次是香港實施聯繫匯率制度,因此香港的GDP等於是以美元計價。但近5、6年來,美元對全球不少發展中國家貨幣大幅貶值,導致不少國家或地區以美元計算的GDP突然「超速」增長。例如被認為「超過香港」的新加坡,事實上坡幣兌美元匯率過去10年增長了30%,以至於新加坡以美元計算的GDP規模、增長速度,自2012年起超過香港,但若扣除匯率變動,新加坡的實際經濟增長並沒有超過香港。例如,2013年香港GDP3,824億美元,新加坡4,252億美元,但若撇除貨幣升值因素,新加坡GDP實質上還不到3,000億美元,遠在香港之後。
至於中國內地,人民幣2005年匯改以來兌美元升值了33%,比新加坡還多,這也同樣是許多內地城市如今GDP在「表面上追上甚至超過」香港的重要原因。最近美元重納升軌,港元同步升值,香港的經濟表現,相信會明顯超過以往。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關鍵樞紐
最後,內地正在全力推動自由貿易區建設,大力削減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進行行政改革以及力求以現代化方式和手段進行社會管理。在這些方面,香港都早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有大量成功的經驗和專業人士可供內地借鑒並提供輔導。至於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大構想,是中國二百多年來首次提出的以我為主導的全球外交以及經濟框架,具有十分深刻的戰略意義。香港一向就在亞太地區經貿合作往來中,充當了「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港商不但在內地及東盟各國均有巨大投資,對絲路沿線國家的投資環境、法律制度,以至營商及理財模式等,都有清晰的認識和豐富經驗。港資更早已是東盟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數以千計的香港企業,有許多本身就來自東南亞,有的在東南亞地區開展業務已經超過半個世紀,東盟各國市場對港資有天然的親切和信任感。
何況,香港正處於「一帶一路」的地理中樞位置,同時具有沿線各國之中,最為發達的國際金融中心、商貿中心、航運中心以及資訊中心的地位,因此,發揮好香港的獨特作用,北聯廣東以至南中國的廣大腹地,南拓以東盟為首要目標的絲路經濟,就一定能有力地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落實中國21世紀全球戰略佈局。
|